返回引导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联系方式 梁岩绘画艺术网
画家梁岩
画家梁岩
 
活动展示
为梁岩说句话--刘平
梁岩绘画艺术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16:08:45  点击:2169 人/次
  在中国画领域,梁岩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就大在他那极具震撼力的人物肖像画很少有人超越,大就大在他从七十年代的《申请入党》至今,各个时期的力作不断涌现,深入人心。有评论说:梁岩是七十年代至今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我看这个说法一点不假,名副其实。
  正因为大,梁岩的崇拜者越来越多,正因为大,他的画价越来越高。也正因为大,他的赝品满天飞舞,而且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梁岩赝品造假工厂应运而生。梁岩赝品的拍卖屡见不鲜,网上、网下梁岩赝品在画廊,在全国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那成千上万的赝品使梁岩的艺术市场一片混乱......
  调查梁岩的赝品市场:
  当笔者在网上点击梁岩二字时,出现在眼前的一幕幕使我惊呆,梁岩赝品的数量之大使我难以想象。某网站以“梁岩拍卖统计表”的形式在网上的公布更具典型性和规模,当然也更具欺骗性,因此,将某网站的统计之一公布如下:有“北京中博国际”2007.11.4拍卖的赝品《夜浴图》、“河南方迪”2007.10.28拍卖的赝品《人物》、“北京翰海”2007.9.22拍卖的赝品《爷孙》、“北京嘉德”2007.9.15拍卖的赝品《山里人》、“陕西诚挚”2007.7.8拍卖的赝品《人物》、“深圳汇三盈”2007.8.12拍卖的赝品《烟台姑娘》、“山西晋宝”2007.6.12拍卖的赝品《爷孙》、“广州嘉德”2007.4.1拍卖的赝品《仕女》、“中国嘉德”2007.3.18拍卖的赝品《人物》、“北京传是”2007.1.28拍卖的赝品《仕女》和《人物》、“河南天龙”2007.1.21拍卖的赝品《人物》、“上海金槌”2007.1.14拍卖的赝品《爷孙图》、“北京鑫鼎 ”2007.1.13拍卖的赝品《矿工图》、“北京翰海”2006.11.18拍卖的赝品《人物》和《恋恋》、“上海崇源”2007.7.10拍卖的赝品《齐白石》、“上海工美”2007.7.10拍卖的赝品《齐白石》......
  看到此,我已经没有兴趣再翻阅下去,因为这仅仅看了某网站“梁岩拍卖统计表”中的之一,还有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我不知道还要看到多少造假水平低劣假冒梁岩之名的赝品。
  某网站不旦将署名梁岩的赝品在本网上介绍和以统计表的形式公布,而且某网站竟然将赝品的拍卖价格平均出综合指数,即是将若干次拍卖赝品(包括很少部份真品和初学时的早期作品)的价格平均出一平尺价格,并以“画价行情表”等各种形式,通过各个渠道进一步公布于众,这铺天盖地的虚假宣传,代替了画家的艺术和实际价位,而且有的价格比画家的实际价格低于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无形中,这虚假的宣传引起不少藏家对画家艺术和实际价位的怀疑,如此结果对画家的伤害和艺术市场的破坏无疑是具大的。
  众所周知,目前很多拍卖行拍假成风,对于热衷于掺合画界事务多年的某网站应该深知这个行情。赝品怎能与画家的价位相比?如此“小儿科”的道理某网站是清楚的,但为什么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去公布画家的不实价位呢?如果说过去不知其情,但画家曾为此提出指责,并严正指出这是侵权行为。其网站负责人也曾承认过失并表示改正,但至今未见成效。某网站的行为是未经当事人同意的侵权,伤害了画家,误导了藏家和热爱梁岩艺术的群体,对艺术市场的正常秩序起到破坏作用。
  在某网站我发现有一条醒目的声明:“本结果源于拍卖机构提供的拍品图文数据,并不代表本网对艺术品的真伪及价格负责。”这显示的唯一一条声明显然是刻意推出的,有“掩人耳目”和“此地无银”之嫌!声明其实是心虚的写照和自知赝品的再次传播是个错误而向受害者竖起的“挡箭牌”。即然某网站感到拍卖存在着赝品和价格的失真问题为什么还要进一步做失真宣传呢?竖起“挡箭牌”可能可以减少“兴师问罪”的干扰,但行为本身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能回避的。某网站的行为使我想到50年前“大跃进”那个弄虚作假的年代,那时的弄虚作假坑害了中华民族,坑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进化了的今天,公民的权益受保护的今天,虚假的闹剧不能再重演了!当然,某网站的行为非能与那个年代的虚假相比,但有一条可以肯定:虚假的东西都是错误的,错误的东西必须改正。
  应该说,某网站为繁荣艺术市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虚假的传播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清晰可见的,尤其你们不顾画家的形象,尤其是在公众下,强行在他们脸上抹黑的侵犯人权的行为是不能充许的。用“声明”来掩盖自已错误的行为更不可取,不负责的声明有意义吗?即然不负责任你还声明什么?
  从某网站的“梁岩拍卖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全国有很多拍卖行都加入到拍卖梁岩赝品的行列,其中有不少在全国颇具权威的拍卖业大腕。笔者还看到有的人手持荣宝斋颁发的拍卖证书在画廊销售梁岩的赝品,有的人为寻求买主竟然将贴有梁岩赝品画照的拍卖证书发布于网上。证书很正规,内容是这样的:拍卖证书,拍证第2006102986.高亮先生,以18000元(包括佣金)于2006年7月20日在本公司购得以下作品。作品名称:人物,作者:梁岩,年代:现代,质地:水墨纸本镜芯,尺寸69X68.5CM。证书上盖有荣宝斋拍卖有限公司红色图章和钢印。
  在拍卖行购得拍品,一般都获得一份拍卖证书,尤其大拍卖行的证书很具权威性。如果赝品获此证书就具备了特殊身份的欺骗资本,并形成了送拍者欺骗拍卖行--拍卖行欺骗买家---买家获此证书这块“金字招牌”后又去欺骗下一个买家的恶性循环。如果说“拍卖证书”是伪造?那么就是一起重大的刑事案件,荣宝斋就该去重视,去追究刑事责任。但为什么拍卖证书爬在网上多时荣宝斋不闻不问呢?难道是“合谋”?这真是一道很难解开的谜!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都是恶劣的。除了拍卖行变幻花样去销售梁岩赝品外,有的拍卖行“张冠李戴”将音同字不同名字的低劣水平画作也署在梁岩名下(如阳光国际2007.1.17日0664号拍品)有些网上画廊也推出五花八门的伎俩销售梁岩赝品;如在赝品处注明“得自画家本人”“假一罚十”,有的编造与画家交往的故事......
  如果说有些“乞丐”为了糊口,偶尔借着画家的名气去讨口饭吃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对于日进斗金的拍卖行去经营传播画家的赝品就无道理可言了!
  如果说某网站传播赝品是个错误,那么拍卖行则为传播赝品提供了平台,是错误的的根源。
  拍卖行不同于画廊,更不同于以赝品为生的画贩子和制假的地下工厂。拍卖行在大众的心目中是拍真品、拍精品进行艺术交流的神圣殿堂,但为什么加入世俗的地滩行列,加入到拍卖赝品的队伍?
  目前,我国法律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处罚相当严厉,尤其对假药、假酒、假食品等危及生命的犯罪重拳出击,对盗版市场的犯罪也进行了重拳打击。艺术品进入买卖市场就是商品,就应该与其它商品一样同等“享受”中国法律,尤其对那些情节严重、非法收入巨大的犯罪追究刑事责任。但为什么艺术品市场的犯罪屡禁不止呢?追其原因除了有待健全艺术市场的法律法规外,中国市场形成了一个难以控制的造假、售假一条龙的链带是主要原因。这里有赝品造假的地下工厂;有遍及各个角落的画廊和以贩卖赝品为生的画贩子,有数不清的拍赝品的拍卖行。他们可能没有形成有组织的团伙,可是从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赝品队伍,画廊和拍卖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售假拍假平台。有些画廊或画贩子明知是赝品,却推出如“假一罚十”的承诺来骗取收藏者。收藏者一经发现是赝品,还有可能找卖家退货或要求索赔。可是,在拍卖行购得赝品就只有自认倒霉的份了,因为拍卖行有一条“一锤定音”的规章,不负责拍品的真伪。如此规定是否合理暂且不论,但从客观上为赝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此规定,使赝品大量拥入拍卖行,拍卖行成为赝品藏身骗人的窝点。拍卖行拍赝品的行为不单是拍了几幅赝品,其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无形中拍卖行成为赝品的领军位置。
  最近,巧遇中国拍卖业的大腕,谈及此况,他承认目前拍卖行存在拍赝问题,存在为赚取佣金而拍假的现象。他还认为拍卖行拍假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拍卖行存在对真伪不能辨别的鉴定水平问题。如果因为鉴定水平而拍赝品,这就需要拍卖行配备懂字画的鉴定师,如果屡屡出现赝品的拍卖,对拍卖行的声誉会产生极坏的影响。一个拍赝品的拍卖行如何面对社会,面对收藏者?久而久之,失去诚信的拍卖行就很难立足了。当然,如果拍卖行明知是赝品而拍,去欺骗收藏者,那就是职业道德和侵权行为了。
  总之,我们期待拍卖行,尤其知名度很高的拍卖行,看淡佣金,看重诚信,不拍赝品,甚至可以考虑出台拒拍赝品和惩罚送拍赝品的规定,拍卖行也可以出台保真和罚假的承诺来规范自身。如果这样,赝品一定会得到控制,拍卖业也一定会兴旺发达,我们期待着艺术殿堂的拍卖行早一天净化!
  今天,针对赝品市场的严重现状例举了梁岩,其实受此伤害的名画家大有人在。
  虽然某网站及某些拍卖行充当了服务于赝品市场的角色,但大家能够从你们多年来为艺术市场的繁荣所付出的努力中感到您们是不情愿与赝品为伍去破坏市场去侵蚀画家的权益的,只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不能自拔!我们相信你们会从小圈子里走出来去顾全大局,而不是继续担当为赝品服务和被其利用的平台,望自重,我们等待着!
  经过对梁岩赝品市场的调查,使我感到震惊,以上只是列举一二就足以说明赝品的猖獗,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梁岩:
  刘平(以下简称刘):面对赝品市场您怎么办?
  梁岩(以下简称梁):发现我的赝品已有二十年,是从广州、武汉等地发现的。那时我很气愤,并由公安机关出面侦察,对制售赝品人进行了惩罚,并在《长江日报》曝光。后来在石家庄又发现了大批的赝品,也是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对犯法者进行了处罚。但是,面对现在赝品在全国各地满天飞的局面,尤其网上和拍卖行这两个庞大的平台参与拍假这个局面就很难控制了。我能做的是拿起维权的武器,但势单力薄,根本的办法是政府对艺术品市场重视起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对艺术品市场的非法经营加强打击力度,对制售赝品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那么艺术品市场的净化才有希望。
  刘:政府干预确实是个根本因素,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梁:我认为提高全民的艺术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对艺术的鉴赏和辨别真伪的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赝品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少。
  最近发生了一件怪事,某地报刊《今晨六点》对我的专访中出现了错用赝品代替我之作品发表在专访栏目中。追其原因暂且不去过多理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正规媒体的专业人士的鉴赏能力,是导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这件事情使我想到为什么有这么多收藏家将赝品错当真品收藏都是因为缺乏鉴赏力。
  鉴赏,通常的解释应为鉴定和欣赏之意。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鉴赏能够提高文化品味,为生活增添乐趣。对画家而言,懂得鉴赏,取其长,补已短,取长补短,画艺才能长进。对于藏家而言,懂得鉴赏就可避免多走弯路,才能成为真正的收藏家。
  在中国画领域,我发现不少画家不懂画,对同行画的优劣,对已画的优劣说不清道不明,由此我想到那些不拿毛笔的收藏家达到一定的鉴赏水平是要付出极大努力的。高超的知识和独俱慧眼的水平非一日之功,看了几本画集,参观几次画展,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深入,深入到作品里,深入到画家心里。深入到作品里是弄懂艺术所在的真缔,深入到画家心里是弄懂画家的创作理念,包括对画家诸方面的了解。收藏界一些成功人士已经为大家树立了榜样,他们以渊博的鉴赏知识和慧眼成为收藏界的佼佼者。
  刘:大家都知道您的作品风格独特,不但造型准确笔墨功力深厚,而且最大的特点是厚重,是很难造假的,您能提供大家如何鉴别真伪的办法吗?
  梁:通常我看到的赝品都是以我的画集作品为范本临摹的,但水平相当低劣,大都是初学者。所以辨别真伪是很容易的,对照真品一看便知。我的创作一般是不重复的,即使有众多的《爷孙图》题材的作品,构图、形象、笔墨处理等方面都有差别。所以,当您发现同样构图的作品,收藏者就要谨慎了。另外,有些藏家图便宜而抢购赝品。一般情况下与我目前价位差距很大的就是赝品了。当然,市场上还流通着我的一些早期作品,这些作品的价位不能与近作等同,我认为早期作品是初学阶段的东西,收藏意义不大,更不必用收购近作的价格用重金去收购早期作品。当然还有很多鉴别真伪的办法,比如作品的规格(我看到有许多赝品的尺寸与原作都有差距)比如图章......总之,只要您认真对照,您受到赝品的伤害就会越来越少。
  刘:除了赝品问题,借机我再谈点题外话,我发现有不少人对“当官的画家”和被“炒”起来的画家认识上有误区,您怎么看?
  梁:通常人们讲名家名作,但什么是名家名作?所以首先明确什么是名家很重要。我以为名家的概念应该是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业内人士普遍认可,在艺术上真正有实力的艺术家。关于"名"之定义有许多误区,比如有人以为有官职的画家一定是名画家,实际上有些有官职的人艺术平平。我以为以美协主席,理事,院长的官职去定位名画家是欠妥的。官"名"与艺术水准不能等同,况且有些官是"争"来的。除了正规的官职,还有自封的官职,比如自已成立画院也戴上院长的桂冠等等。
  当然有官职有实力的画家不在少数,但藏家一味地以官职去界定名画家是错误的,收藏的是艺术品而不是官位,官职是暂时的,而艺术是永恒的,以官职定位名家是一个误区。
  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被"炒"起来的画家一定是名家,实际上被炒起来的画家不一定是名画家。热衷于"炒"的画家,一般是艺术细胞缺乏,而又不肯勤学苦练的人,只好另辟途径,将精力转移到"炒"作上.他们请评论家为其涂脂抺粉,请大款利用拍卖平台将画价叫高,有的画家与拍卖行私下交易做笼子搞虚假拍卖,有的亲自走马上阵将自已标天价的拍品自已成交买回来,有的为了争"牌位"将自已的画价反复提高,在媒体在刊物上频繁亮像不实价位,有的甚至编造艺术成就,编造头衔......"炒"作目的无非是想将自已打扮成"画坛大腕"。可想而知,如此演变来的"名家"含金量还有几分?
  艺术家是要包装的,出版画集,举办画展,媒体宣传其实都是在包装,但包装要实事求是,虚假的包装害别人也害自已,靠炒作的艺术和艺术家没有生命力。
  通过对梁岩赝品市场的调查和对画家的采访使我感到净化艺术品市场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势在必行,如果政府,画家,收藏家,包括书画经营者的画廊,拍卖行都有抵制赝品的愿望,大家一起努力,那么艺术品市场的净化就有希望!
版权所有:梁岩官方网站 梁岩绘画艺术网  管理
网址:http://www.liangyanart.com/  冀ICP备11007950号
郑重声明: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石家庄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