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引导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联系方式 梁岩绘画艺术网
画家梁岩
画家梁岩
 
活动展示
《走进中国美术馆作品集》(第一部分)
梁岩绘画艺术网  更新时间:2015-12-04 16:54:41  点击:9256 人/次

 

   

(两种画集版本封面图)

 


2014年元宵节梁岩在家乡采风

梁岩艺术简介

  梁岩,中国河北省保定清苑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终生专家,中国文联百杰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画家,烟台市荣誉市民,法国巴比松市荣誉市民,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荣誉院长,湖北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现任吉林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梁岩出生在太行山农村,他是从煤矿从山村走来的自学成才的画家,是当代中国最具实力的中国水墨肖像画家。北京2008年奥运会美术大会他作为特邀嘉宾及中国十大画家出席大会,他的巨作《衣食父母》成为80多个国家艺术家参与的美术盛会的亮点。梁岩并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及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特别接见,梁岩的艺术让世界看到今日中国重量级的美术巨献。
  2012年10月,梁岩作为中国水墨肖像画家第一人在卢浮宫举办的画展引起轰动,新华社以长篇通讯《中国水墨肖像画对话西方》、法国媒体以《震撼!震撼!震撼!》为题向全球报道了画展盛况,随后中外400家媒体跟踪报道,卢浮宫画展的成功将梁岩及其艺术推向世界级的又一个高峰。

梁岩的艺术世界
——评梁岩和他的艺术
边发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2012年10月梁岩画展走进世界最高艺术殿堂卢浮宫,展出的76幅以表现当代中国老百姓为主的画作在巴黎引起轰动,法国媒体以《震撼!震撼!震撼!》为题,新华社以《中国水墨肖像画对话西方》为题向全球报道了梁岩画展盛况。
  今天,梁岩画展走进中国美术界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我们祝愿粱岩画展在中国取得更大成功!
纵观历史长河,在中国画家中没有一位大家像梁岩那样倾其毕生精力专攻人物肖像,没有一位高手像他那样以激扬的笔墨语言表现平凡人物的内心情思和崇高美。他的探索是独树一帜的,他的画风是独具特色的,他的笔墨是别具风韵的。在从上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各个时期,他不断拓展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新领域,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被誉为中国当代最具实力水墨肖像画大家。尤其是2008奥运美术大会和梁岩卢浮宫画展上的辉煌,梁岩被推上让世界关注的高峰。这一现象在中国画坛是少有的,所以更有必要去探讨梁岩和他的艺术。


                    “表达心灵的诗章”
                   ——梁岩创作的艺术风格


  强烈的独创精神和极富个性的艺术创造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重要标志。梁岩表现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水墨人物画作,立象尽意,有着极具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
  一、具象写真抽象写魂的传神之美
  观察梁岩的作品,最受感染的就是人物的精神、人物的“传神”之美。他在具象把握中努力从抽象意识中寻求思想含量,用情感、精神、心灵塑造形象,引发出读者的丰富想象与思考。在《回忆》这幅作品中,一双失去青春的手和三朵刚刚绽放的黄色野花构成了完整的画面,作者大胆地把面部形象处理在想象的空间,造成画面与画外的必然联系。
  梁岩以独特的风韵,在表现山村煤矿众多鲜活的生命中,极力张扬和强化人的本质,他相信表现的本身就是生命力。比如,在《矿灯》《地下星》这两幅作品中,矿灯就是生命,矿灯就是矿工闪亮的心灵。它是梁岩为矿工形象谱写的一曲赞歌。它所表现出的浪漫和作品内在的强烈情感、所呈现出来的煤矿工人的崇高精神,把他在肖像画艺术上具象写真、抽象写魂的手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写形不难,写心为难。”不论是创作工人、农民,还是创作少女、孩童形象,他都能很好地把握不同类型人物的气质,开掘人物的心灵世界,从而展示不同身份人物的精神内涵。他靠形象的力量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你看,盲艺人那紧闭的双眼中流露出世间多少寒暑冷暖、悲欢离合(《走四方》);亲昵的爷孙俩又呈现出多少“隔代亲”的天伦之乐(《爷孙俩》《怀抱》);娴静的少女那多情的眼睛和月亮般温柔的脸庞又呈现出怎样的情思(《红叶》《静静的山村夜》)。在这些作品中,人物肖像的造型各不相同,表现方法也不相同,但画家都用他的艺术语言努力探索人物深层次的心灵世界,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精妙意境。梁岩是用心塑造形象的高手。
  他打破了肖像画中人物 “他像谁”或“他是谁”这种简单的评价标准,他的肖像画似乎更应该视为一种典型。这种典型塑造不仅表现在画面的具象表现功力上,而且表现在情感写真中抽象意识的巧妙运用上,他始终致力于具象写真与抽象写魂的融会贯通。正是摆脱了那种被动的、摹拟对象自然属性的模式,梁岩的人物画才不拘泥于形似,而是以形写神,寓神于形,突出精神主体的刻画,突出人物的情感交流,把艺术当成表达心灵的诗章,使作品产生动人心扉的力量。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雁难”,“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眼睛是“一像之明珠”,是肖像画“传神”“通神”的关键。梁岩不仅通过捕捉人物的经历、情感、个性在人物面部所留下的典型特征,而且长于通过人物眼睛来“提取精神”。看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主人公正用眼睛和你交谈,述说他无法用嘴表达的全部心意和情感。我们正是通过一扇扇传神的“窗口”,看到了老人们所经历的沧桑岁月,看到了少妇和孩童的纯真与梦想。梁岩确实握着“画眼的一支神笔”。不管何人,其眼睛都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二、沧桑厚重的崇高之美
  沧桑厚重的崇高之美在梁岩艺术风格中居于主导地位。
  让我们首先欣赏《黄河魂》。这是一幅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创作的精品力作。应该说,如此厚重的历史题材,用肖像画去表现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艺术家不仅对画面要有精到的把握能力,对人物形象加以深入刻画,而且在背景和道具上也要进行非凡的构思。梁岩正是这样做的。他以形写神,一丝不苟地刻划每一条皱纹,以达到人物的苍桑感、厚重感,画出特定主题所要求的人物的神韵。在背景上,作者采用肌理手法表现黄河,加强了整个画面沉甸甸的份量感;道具则选择了大刀和红飘带,它把人们带进那久远但永远不会忘怀的年代。
  在《黄河魂》中注入一种强大精神共鸣的内在因素。看着那雕塑般的人物,不仅感受到一种气势,而且感受到民族力量的自信,堪称梁岩艺术创作中沧桑厚重崇高之美的代表作。
  风格即人。梁岩出生在燕赵大地,成长在太行山区。哺育他、熏陶他的是那个区域特定文化环境的“燕赵风骨”。“燕赵风骨”是一种文化精神,是高亢激越、雄壮豪放的阳刚之气;是那种一往无前、慷慨悲歌的壮烈情怀。这在表现太行山区农民与煤矿工人的肖像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深切。他画石头一样的汉子,就是泼洒他那身上的山性。画中的山里人,那神、那气、那山味,都是强劲的太行山风吹蚀出来的,是酸枣、红柿、野菊花浸染出来的,是铮铮巨岩凿出来的。山性不改的画家情愫,铸就了梁岩艺术作品中深沉厚重的美。
  三、清丽秀雅的纯净之美
  艺术家的情感是丰富的。正如我们在欣赏宋代苏轼、辛弃疾等豪放词派“大江东去”雄健风格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清新雅丽的诗意一样,梁岩的审美理想也不是单薄的。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我们既能够欣赏到刚健挺拔的阳刚之美,又能够欣赏到清丽婉秀、敏慧隽雅的阴柔之美。他以田园诗歌般的意境,以江南夜笛般悠扬的旋律,充分表现中国少女的情怀,表现真纯、宁静的心境与俏丽、秀美的容颜。
  《静静的山村夜》描绘的是一位乡村少女倚门而望的形象,整个画面产生清新、安宁的意境。皎洁的月光似乎正映照在农家少女桃花般的脸庞上,美容与皎月交相辉映,从而烘托出少女的秀丽纯净之美。
  人物对比是梁岩对比艺术手法的重要方面。他在表现少女、儿童的秀雅与稚嫩时,往往与老农满脸沧桑的皱纹、绳索般粗壮的手联系起来。《古老的黄河》描绘的是一位少女与黄河老汉的画像。老人脸上黄土高原沟壑般的皱纹与细腻柔和少女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沧桑厚重之美与清纯秀丽之美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了相互衬托的作用。
  梁岩是“写人写心”、写人抒情的画家,在他描绘老人的沧桑和少女的清纯中,我们看到了沧桑厚重之美与清丽秀雅之美在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母题中有着的“内在关联”。   


                   “做农民矿工的代言人”
                 ——梁岩的艺术母题与艺术思想


  梁岩的心中牢固地树立着“某个理念”。这就是他标定的艺术母题和艺术追求——“做农民矿工的代言人”,“为父老乡亲写魂”。
  一、梁岩艺术思想的人民性
  (一)“牢记我们的根”
  乡情在梁岩的艺术创作中占据重要位置。“画乡情,写乡情,乡情万岁!”是梁岩内心深处的呐喊,也是他的艺术思想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在《〈乡情〉题跋》中梁岩这样说:“长大了,出名了,进城了,但我常常思念这片热土。”在三千字的题跋中他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他说太行大地,就是我永生永世也抒发不尽乡情的土地。他在家乡举办的家庭画展,是向长眠在太行大地的父母汇报,向乡亲们汇报。画展开幕式上,请家乡父老和矿工代表一起为画展剪彩,请几百家乡人出席画展开幕活动。梁岩说这是一次最最难忘的画展,其激动心情胜过在国内外的任何一次大展。
  《梦太行》可以说是体现他的乡情,他的人民性、人民情的经典作品。这幅作品不仅画了老人、少妇、儿童,而且他把自己和自己钟爱的小女儿也画了进去。他在其《题跋》中写道:“这幅画将我和孩子们与乡亲们描绘在一幅作品里,就是要牢记这里是我们的根。”
  他把“根”永远扎在太行山的土地上,把心灵永远溶在人民母亲的血液当中。法国米勒博物馆馆长伊亚姆•法哈特读懂了梁岩,他说:“从他的作品中,梁岩传递出了对故土的一种深深的敬仰,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心底是如此地了解他的故乡,他的作品饱含着对故土的爱意和自豪。”
  (二)表现“民族前进的巨能”
  在梁岩艺术成长的年代,中国艺术思潮并非一泓清泉。在一些人试图暴露一些“丑陋”来体现自己“深刻反思”的“艺术勇气”的时候,梁岩为什么歌颂的是人民力量的伟大、人民精神的崇高呢?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为什么都是那些淳朴善良的心灵、乐进向上的精神呢?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梁岩的父辈经历过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父母亲的正义勇毅、乐观豁达,家乡人民敦厚善良、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为梁岩打开了认识人民的窗口,启迪了认识民族精神的睿眼。他是带着责任感、使命感来对待自己的艺术创作的。他自豪地说:“我是大山的儿子,我应该是他们的代言人。”他笔下的人物虽然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但画的不是苦难,不是屈服,不是沮丧,而是历经磨难始终保持着的中华民族的刚健、乐观、仁爱的伟大精神。这使他的作品既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厚基础,又具有历史的深度与穿透力。
  雷诺兹曾经说:“真正的画家不是致力于以作品描摹得精细美观去取悦人类,而是必须致力以他的理想和崇高促使人类进步。”梁岩正是在对劳动人民、普通大众的精细表现中,在对人民的讴歌中表达“促使人类进步”的理想和崇高,表达着促进民族前进的巨大力量。人物组画《写生日记》是梁岩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它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人物的描绘,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民族前进的巨能。在读《写生日记》这抒情散文一般动人的题跋中,我们深深沉浸在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中。我们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正是因为我们民族拥有千万个像山奶奶这样伟大的母亲、山奶奶这样前赴后继的家庭吗?这种普通而伟大的力量不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不正是涌动在华夏大地的民族精魂吗?
  二、梁岩艺术思想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艺术的母胎和灵魂。每个民族的民族艺术,都是这个民族长期历史积淀的智慧结晶,也是民族整体心理结构与精神力量的象征。中国画的民族性是在长期历史环境中积淀和孕育的,是在中国人的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有自己独立的民族品格,是民族的精神火炬。 作为审美文化的绘画,不仅要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而且应充分体现本民族的魂魄。梁岩正是这样做的。他把民族性放在“最根本”的位置上。
  (一)对民族艺术根脉的坚守
  归结起来,梁岩的艺术实践始终彰显着中国画的二个要素,即笔墨与意向,题跋与书法。
  1、笔墨与意向
  笔墨与线条是中国艺术传统的根脉,用笔墨、线条描绘的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画的精髓。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征,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依靠传统的水墨基本功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所谓传统基本功,是指笔墨功夫要扎实,墨之所至要赋予物象之形,笔之所至要赋予物象之神。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中国写意文化追求的是天人感应、天地同和。所谓 “写”,主要指“以书入画”; 所谓“意,志也。志即识,心所识也”。“意”是用形象来把握思想、情感、意趣,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表达和一种深沉朴拙的精神张力。我把梁岩的肖像画称为写意肖像画,就是因为意象是梁岩艺术创作的重要特色。
  2、书法与题跋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炉,四类艺术表现样式在一个平面交相辉映,是中国经典的民族风格。梁岩把这一传统继承在肖像画的创作中书写大量的题跋,这使他的绘画的民族特色更加浓郁,更显现出民族艺术的精神。
  梁岩的题跋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1)点题式:题跋简明扼要,把创作动机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2)解释式:这类题跋阐述着梁岩的艺术观;(3)背景式:通常介绍一幅作品艺术创作的源起,或人物来源,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理解画家的艺术表现追求;(4)抒情式:言为心声,这类题跋表达了梁岩在创作时所充溢于胸的情感。一篇题跋往往就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抒情散文,与画面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并茂的艺术效果。
  (二)对民族文化根质的开掘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的含义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其中,经典型文化是以历史的形式凝固了的精神文化,是影响过历史,以致被称为传统的各种知识、价值观念、思想体系。
  那么,五千年的华夏历史留下的中国文化究竟是什么,它们又在哪里呢?它们“不在先哲的遗书上,尽管这些遗书给过那么多的原始材料,然而这原料到成品不知经过了多少工序,经过多少次化学变化;中国文化也不只是在学者的书斋里,尽管学者的书斋可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在全国的民众中,在火热的生活中。”因此,探寻中国文化,应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角落中去,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去探索中国文化的特质”。
  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个持久稳定并最显著的文化根性充当链条。民间传统、社会习俗满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需求,印证了人类的本质力量,具有一个地域与另一个地域文化相区别的强烈的识别性和其本身的内聚性。同时,它源于人们的生活,是社会性的、整体性的、类型化的文化基础和永恒的动力。中国民间文化活动与传统,同中国民间美术一样,都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挖掘、表现民族文化传统,是体现艺术创作的文化根质的重要方面。
  梁岩的家乡是河北省井陉矿区,这片土地人杰地灵,具有深厚民族文化积淀。从人文环境看,这里有段家楼(段琪瑞家族)、于家楼(于谦家族)等历史名人故居的完整建筑楼群,有全部用石头建筑起来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头村;从民俗文化看,这里有小作村花脸社火庙会,南张村老虎火、杆子火、拉花舞等5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密集的、各具特色的、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对梁岩耳濡目染的艺术初始营养。自然而然地,这些成为梁岩反映人民生活的重要题材。这使他把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入中华文化的土壤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源泉,使他的艺术更加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展现民族文化的根质。
  三、梁岩艺术思想的时代性
  康定斯基说过:“每件艺术品都是其时代的孩子……每个时期的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艺术,永远不可重复。复兴过去的艺术原则的努力,最多只能产生一些如流产婴儿的艺术作品。我们不可能像古希腊人一样生活和感受。同样的,那些试图在雕塑中采用希腊规则的人,只是达到形式上的相似,这些作品会一直流传于世,但终究没有灵魂。 这种模仿只是猴子般的模仿。从外在看,猴子完全像人:会坐着,拿本书放到鼻子面前,以一副深思的样子一页页地翻书,但其行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梁岩与康定斯基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不愿意简单、机械地重复“过去的艺术原则”,不愿意沿袭那种“猴子般的模仿”。“笔墨当随时代”。优秀的中国画家,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探索彰显自己的独特面貌,使自己的作品努力成为与时代同步的艺术文献。
  首先,梁岩把描绘的对象聚焦在当代普通人物上,而且通过人物的描绘,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他这样认识人物画与时代的关系:“人物画则完全以人为对象,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精神风貌,体现画家对人对社会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他这样论述画家的时代责任:“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画家,紧跟时代脉博,创作与时代同步的作品是艺术家的天职。尤其是人物画家应该承担这一重任。”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值得用画笔记录的历史。”
  梁岩是这样倡导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他创作的《写生日记》《千万不要忘记》《世纪风》《总设计师邓小平》《与五十年对话》《握手》《焦裕禄》,每一幅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无不具有特殊的意义。关注民生国事及为百姓讴歌的画卷都强烈的体现着梁岩艺术的时代性。
  “绘画必须是历史文献”。“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美术史就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史书,美术,尤其人物画记录着每个时代的面貌和进程,所以我认为反映当代生活的创作应该成为人物画家创作的主脉。这是人物画家对当代,也是对后代的神圣责任。”几十年来,梁岩总是自觉地把时代的足印渗透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使之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创造出一条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新写实人物肖像画的艺术之路。有评论道:梁岩的水墨人物肖像画,“是当代水墨肖像画的一种典型,是一部生活史诗,是现实与历史、历史与未来的中间过程的一个缩影”,他“不愧为人民的儿子,民族与时代的儿子。”

  
                  “中西艺术的完美结合”
                ——梁岩的历史方位与艺术成就


  2012年10月30日,梁岩画展在法国卢浮宫举行并获得成功。法国米勒博物馆馆长伊亚姆•法哈特说:“这是一份天才的深思,是中国肖像画的优雅和在细节上所借鉴的西方写实艺术的完美结合。150年以后,如米勒一样,梁岩不朽的作品表现出他对人类全心全意的热爱和仰慕。” 法哈特的话,为我们认识梁岩的艺术成就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仅要从中国画史的角度来评鉴梁岩,而且必须把梁岩放在一个国际坐标下来评鉴。
  一、巴比松画派与梁岩
  (一)巴比松画派
  把梁岩的艺术思想、艺术创作和巴比松画派加以比较,我们会发现诸多相通之处。比如:(1)到农村去,到“不知名的小角落”去,并生动反映现实,聚焦自然中的普通人;(2)在描绘平凡物象中塑造“英雄的风景”,追求崇高感,致力真实情感和健康主题的生动表达;(3)人物画“平凡而富诗意”,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可以看到,巴比松画派倡导客观、真实地去观察和描绘生活的现实主义追求,特别是画家情感的真实倾注,对普通劳动者和普通人群的赞美与表现,与梁岩的艺术母题是一致的,与梁岩的审美基调是一样的。当然,由于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画家的人生经历不同,在具体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表现方法上当然也不可能全同。巴比松画派不可能像梁岩那样以“大地之子”的情怀拥抱“大地母亲”,这既是历史的局限,也是画家主体意识的局限;梁岩更加旗帜鲜明、更具历史纵深感地讴歌人民创造的伟力,这比巴比松画派更进一步,更具时代价值;梁岩的艺术创作相比巴比松画派有着更为宏阔的意义,即不论是在题材上,艺术主题思想的提升上,还是在艺术表现的技法上,都实现了一些突破。但勿庸讳言的是,在巴比松画派与梁岩之间,我们看到了世界艺术语言融汇的力量,看到了中西艺术融汇对中国人物画重塑带来的巨大影响。或者说,梁岩通过艺术主题的提升,艺术家责任感的升华,艺术技法的中西融汇,拓展了中国肖像画的审美领域,从而为中国画的世界化探索了新路。
  (二)梁岩与米勒
  如果说梁岩与巴比松画派的相通之处主要是艺术思想和艺术精神的话,那么,梁岩与米勒之间则可以划出更多的等号。
  ——都以劳动者的身份去画劳动者
  米勒出生于诺曼底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童年的艰苦生活使他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与农民息息相通。这也决定了他的艺术方向和品质。在巴比松村,靠农活养家糊口,用画笔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梁岩来自农民、矿工。他热爱农民,热爱矿工,热爱普普通通的劳动大众。他是这样说的:“我的画,记录着这块土地的坎坷与泥泞。我的画,记录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酸甜苦辣,所以,我的画是属于这片土地和她的人们的。……
  ——都把赞歌献给劳动者
  米勒的作品里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他笔下的农民不是天国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疲惫的劳动者,肌肤黝黑,手掌粗大,但这是米勒的美学,是米勒为之呕心沥血歌颂的法兰西农民。
梁岩与米勒一样有着相同的积极心态。他无意于去揭露农村的落后和贫困,无意于迎合那些暴露渲染农民无知、愚味的所谓“艺术潮流”,他执着地在父老乡亲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着美。他说:“我不会将心目中那极具分量感、极富魅力的庄稼汉子变成另一个人,要变也应该将他变成一座‘大山’。我不会将那纯美无邪的山里妹变成‘聊斋’里的妖怪,要变也应将他们本来就天生丽质的形象加上一朵鲜艳的小红花。我心中的父老乡亲是善美的,我不允许我的笔下出现丑陋。”
  ——都塑造劳动者纪念碑式的形象
  米勒的人物塑造整体概括,体格结实有力。米勒总是凝视着广阔平原上出现的纪念碑式的、伫立的人像,如《播种者》《拿铁锹的人》《洗衣妇》。他的作品表现了生动的线条和杰出的纪念碑式的音节。
  梁岩与米勒一样,通过人物造型来表达对人民的情感。特别是表现老农的作品,非常具有质感、体积感,仿佛雕塑一样充满力量。《黄河魂》是这类作品的经典代表。他的作品的崇高美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这种纪念碑式的造型来表现的。
  二、“历史经纬中的梁岩”
  让我们进一步把视野放开,即勾勒中西人物画史,看一看历史经纬中梁岩的艺术创作。
  (一)中国的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有数千年历史。南朝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传神写照”的美学命题,强调人物画必须把握对象内在精神实质,做到“神仪在心”。但总的看,“在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中,水墨人物画是相对薄弱的,历史给人物画的发展留下了更多的期待。”“五四”运动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开拓,中国人物画的探索经历了三代人。在第一代人中,中国水墨人物画坛出现了徐悲鸿、蒋兆和等写实巨匠,他们不满传统中国人物画在写真和准确度方面的不足,努力吸收西方写实绘画的技巧,引进西方的素描,在改革中国水墨    人物画方面扮演着开拓者和启蒙者的角色,中西融合开始在中国人物画中扎根。
  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把中国传统水墨与素描法结合起来的尝试,体现了徐悲鸿改革中国画的主张。
  蒋兆和使人物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为表现对象的变化。即由达官贵人、文人学士到画平民百姓的转变,他说:“只有写实主义才能揭示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法的变化,即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大幅度地吸收西画造型语言,把素描的明暗法与传统中国人物画重结构线描的方法结合起来,比徐氏的水墨人物画更具描绘性和素描意味,也能够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当初能对着模特画得很好的只有徐悲鸿和蒋兆和,但他们离开模特儿在创作上就出现困扰,原因在于他们虽然借鉴了西方的素描立体,但和中国画不能揉和到一起。这为以后的画家包括梁岩继承和发展徐悲鸿的“造型革命”提供了攻坚路径。
  第二代人的代表是黄胄。黄胄用超凡的速写功夫更新着中国人物画的面貌。但黄胄最终有速写的影子,徐悲鸿最终有模特的影子,因此新的课题留给了后人。
  第三代人的任务和挑战落到了梁岩这一辈当代画家身上。这是历史对这代艺术家的重大考验。所幸的是,当代一批批优秀人物画家沿着上述大师开辟的道路,继续拓展、完善和发展,使中国人物画进入历史上一个更高水平、更丰富多彩的新境界。梁岩“不仅是这批优秀艺术家中奋力前行的一员,而且是一位承前启后、努力耕耘和开拓的佼佼者。”
  (二)必须关注的历史拐点
  从徐悲鸿、蒋兆和、黄胄再到梁岩,中国现代人物画经历了三个拐点:一是中西技法融汇的拐点,站在这个拐点上的是徐悲鸿;二是在题材、在主题上经历了由贵族人物向平民人物的拐点,站在这个拐点上的是蒋兆和;三是由表现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向表现普通人物的欢乐生活,站在这个拐点上的是黄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画将普通大众作为主要创作对象。通过对人的描绘,把艺术家对人和社会的理解表达出来。显然,梁岩就站在这个拐点上。他既传承、吸收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传统精华,又学习、借鉴了现代著名人物画家的成就,同时又着力解答前辈大师艺术探索留下的课题。结果,他人的成就已融解到他个人的创造中,从而在某些方面把中国现代人物画推向前进。
  三、“扩大了中国水墨肖像画的审美领域”
  梁岩继承弘扬了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现实主义画家的道路,特别是深受黄胄的影响,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实追索,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个性的美术表现体系,即除坚实的传统笔墨根基外,还普遍借鉴了西洋美术理论与技法,他将所有美术手段调动起来,使中国水墨肖像画在造型、色彩、透视、质感、肌理等方面有更丰富的表现。他将所有美术手段调动起来,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使绘画成为情感流动的交响。这种将西方绘画的元素有机地运用到中国水墨画创作的探索,被法哈特称为“东西方绘画艺术结合最完美的典范。”
  (一)对笔墨精魂的深刻理解
  在中国绘画中,“笔之所成,墨之所至”,用笔的刚柔肥瘦和用墨的浓淡干湿及其相结合,对形象的刻画起着重要作用。
  梁岩人物画的成功首先体现在对笔墨精魂的理解和运用上。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处理的方法也不同,用笔用墨完全根据人物特征而收放自如。表现饱经风霜的老人,他往往用强悍泼辣的笔法加上墨的皴擦,体现出厚重沧桑感;表现青春少女,他则用充满水份的笔触恰如其分地把女性的肌肤、质感表现出来,显得柔和淡雅。
  如《齐白石》,梁岩用笔与墨充分表现了这位艺术家的形象,把白石老人的神韵进行了活脱脱的刻画。梁岩的众多作品中对笔墨的理解和运用,加强了作品的内涵和作品的生命力。
  (二)线条运用摄人心魂
  中国画造型的特点是线,对线条丰富性的理解,是艺术家对笔墨的体悟。
  梁岩的线条既有中国书法的韵致与力量,又见西画短线不规则排列形成的奔放气势,同时干笔湿笔、粗笔细笔、直线曲线皆运用自如。尤其他通过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身份、气质,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境地。比如,他只用细绵柔长的线条勾勒少女或女童的面部轮廓,表现出甜美。而对于体现沧桑感的老农、矿工,他则用较粗、遒劲和密集的线条,构成干枯肌肤与嶙峋的脸部轮廊。道道皱纹,如凿如刻,似钢似铁,很好地表现了老农矿工数十年来的人生风雨,引人回味,使人动容。
  (三)充分吸收素描的表现技巧
  素描如何与中国传统人物画法结合并非易事。中国人物画主要用线描,其长处是刻画物象的外部轮廓,但不能充分表现物像的体积、质感、光源、投影等。
  梁岩把素描作为分析和认识对象的拐杖,又不破坏以线描为基础的中国人物画传统造型方法,把素描与中国传统的白描勾勒、水墨写意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使他将素描巧妙地和中国水墨画的语言汇融为一炉,使他的人物具有很强烈的时代感。
  (四)造型表现“心灵的活动”
  梁岩人物画的造型追求写实,又表现人物的“心灵的活动”,而且是表现不同的“心灵的活动”。他的作品《梦太行》每个人都在笑,都在动,通过笑容、眼神、头的姿势的精细描绘,使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动势当中,整个画面中的人体现着心灵的活动。梁岩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准确的造型来表现人物的心灵。
  (五)构图产生平衡和谐之美
  把众多的人物群体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艺术作品,难度很大。众多人物的平衡是困难的。艺术家对构图的和谐感受越深,对人物的个性表现得越突出,就越能有效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梁岩在构图上下了很大功夫。
  如《乡情》是体现梁岩人物群像图式结构达到相当高度的艺术水准的代表作。这幅作品高91厘米、长2026厘米,人物画了63个,63个人或荷锄而归,或吹奏民乐,或围坐而餐,或小息闲聊;有背着孩子的少妇,有顽皮与爷爷嬉戏的孙女,有相互依偎的姐妹。人物众多而不杂乱,姿势各异、情态有别,充分展现了艺术家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和群体像的构图能力。
  又如《呀拉索》描绘的是一位正在引吭高歌的藏族少女,背景是淡墨描绘的山川,淡蓝描绘的天空。这种“留白”显示了西藏高原的空旷与辽阔,也似乎在告诉观众,这位藏族少女的歌声正在高原上空回旋荡漾。又如《集日》描绘的是赶集归来的爷孙俩,空白不仅表现了天高云淡的自然场景,而且因为穿行的燕子,增添了春的气息,更烘托出爷孙俩欢快的心境。因此在梁岩作品中感受到的画面构图产生着的和谐之美使其作品到了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对梁岩及其艺术的探索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说,我相信在梁岩的作品面前你会有更多更深的领悟。
  艺术史是优秀的艺术家的历史。梁岩在中国肖像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梁岩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创造出一条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新写实人物肖像画的艺术之路。他精湛的艺术造诣,置身于生活的创作态度和将东西方艺术有机融汇的绘画技法,成就了他成为推进中国水墨肖像画艺术发展先锋代表的地位,为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画自己的画、走自己的路、抒自己的情”。从煤矿、太行山、从生活中走来的梁岩,会永远带着泥土的芳香,在讴歌百姓为使命的艺术道路上走下去,前面将是梁岩更广阔的艺术世界!

 


传奇梁岩

  梁岩的艺术人生是个传奇,他做过矿工,当过农民,他是从煤矿从山村走来的著名画家。年幼时以树枝代画笔在山坡上的稚趣图画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没有上过一天大学,他十六岁当矿工并开始在省市报刊发表作品,他是凭着对艺术的渴求和天赋,凭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拼搏,从一个山里娃攀登上了艺术高峰,而且成为当代中国水墨肖像画最具实力的第一人。
  梁岩的传奇还在于他当矿工时的青年时代就轰动全国,作品《申请入党》成为本届全国美展第一幅由中国美术的最高出版机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作品,并成为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佳作。矿工画家梁岩也因此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梁岩的传奇还在于他是只有初中文化、没有进过科班、没有师承、纯属自学的人,他从习画至今从来没有画过一幅素描,一件石膏,从来没有受过人体结构的专业训练。但他硬是在自学实践中将写实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将西方绘画的元素有机地运用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中。他被誉为东西方绘画艺术结合最完美的典范。
  梁岩的传奇还在于他的创作激情和天赋穿越几十年的时空,却永远保持着不懈的旺盛活力。人们说天赋是有期限的,可能上天偏爱,天赋从来没有离开过梁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申请入党》,八十年代全国美展优秀作品《阳光下》《地下星》,九十年代获国际金奖的《黄河魂》到二十一世纪的《衣食父母》等,梁岩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他成为中国画坛当之无愧的领军人。
  梁岩的传奇还在于他的巨作《衣食父母》亮相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的高度评价并特别接见梁岩,这又将梁岩推向让世界瞩目的平台,《衣食父母》让世界看到今日中国重量级的美术巨献!
  梁岩和他的艺术走进卢浮宫,昔日的山里娃、昔日的矿工走进世界最高艺术圣殿,这是又一个传奇——2012年10月30日梁岩画展在巴黎卢浮宫开幕。此次活动是由中国文化部、法国国家美协主办的,在800米展厅、300米展线展出梁岩作品76幅。画展在巴黎引起轰动,新华社以长篇通讯《中国水墨人物画对话西方》、法国媒体以《震撼!震撼!震撼!梁岩画展震撼了法国艺术界》为题向全世界宣告画展盛况,继而近400家中外媒体跟踪报道。
  综观数以万计的当代美术家,综观梁岩独特传奇的艺术人生,综观他开辟的那条前无古人待后人超越的中国水墨肖像画艰难之路,使我看到中国当代画坛巨匠(摘自兆辉文《巨匠梁岩》)。黄胄大师为梁岩题字“艺术高峰在望,为文老乡亲争光”,更赞美和肯定着梁岩的艺术达到的高峰。
  当我们一步步走近梁岩并为他的传奇艺术人生惊叹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的传奇不是神话,是以德从艺以德做人的品质成就了他的事业。他的根深深扎在生育他的矿山农村这片沃土上,他的根深深扎在父亲母亲对他养育之恩的亲情中。这是造就梁岩传奇艺术人生的根。
  梁岩出生在太行山麓的一个平民家庭,从小尝尽了贫穷和苦难,父亲是孤儿是矿工,兄长是童工,母亲用勤劳的双手支撑着这个家。在艰苦岁月里,母亲的善良和与困境斗争的铮铮铁骨影响着幼小梁岩的心,这给梁岩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强大基石,母亲是激励梁岩成功奋进的精神支柱。
  梁岩在大山的怀抱中长大,他爱这片贫瘠的土地,他爱老农脸上被岁月刻下的折皱,他爱满脸沾满煤灰的矿工,他心里装满了乡亲们的酸甜苦辣。养育他的太行大地和人民是激励梁岩奋进的圣土。
  几十年在父母身边,几十年置身于太行大地,这使乡情深深地扎根在梁岩的心中;几十年来不管他走到哪里,父母的遗像就敬奉在哪里,他忘不了在煤油灯下母亲的那副老花镜,忘不了父亲在矿井下的日日夜夜。几十年来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心里总是装着养育他的太行大地、他的父老乡亲。几十年来梁岩创作了一批批厚重感人为父老乡亲讴歌的画卷,他是用感恩的心,用真情去讴歌他们的,因此他的艺术感动大众振奋人心。
  综观梁岩的人生,是传奇的,但又是真实的,他展示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部从山里娃成为大师的传奇故事,而是梁岩敢于挑战自我而创造出的生命赞歌。
  今天,梁岩画展走进中国最高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这将是梁岩艺术道路上又一个新的起点,相信梁岩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品力作。

                                                     石改清(企业家、收藏家)

 


梁岩——肖像艺术的中坚力量

  1859年,当米勒画完《晚祷》的时候,他希望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不要只局限于用眼睛,要能听出作品内在的声音,甚至是远方教堂响起的祈祷的钟声。他希望我们能够和画中的那对刚结束一天辛勤劳作的农民夫妇一起沉思,一起闻到刚翻过的土地的芬芳。米勒也曾是农民的儿子,一直到19岁,米勒和他父母都在种地,他父亲在此之前并未发现他的儿子在绘画上有如此高的天赋,然后开始鼓励培养他。画家米勒成功地让全世界的人们欣赏到了他带有浓郁乡村气息的童年。
  在梁岩作品面前,我们感受到了山间的冷风呼号着拂过画中人物个性鲜明的脸庞,透过他们那宁静从容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他们一天辛勤的劳作。这份宁静从容从他们年轻和充满乐观的眼神中传递了出来,这是一份天才的沉思,是中国肖像画的优雅和在细节上所借鉴的西方写实艺术的完美结合。
  从水墨画稀薄透明的层面里大量黑色鲜活线条中,对比色调的运用,激发出这些肖像画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远景采用中性表现手法或是轻微的轮廓描绘,近景又重新将此画的注意力引到经受过时间洗礼的人物的肖像上,他们的脸部特写比他们的话语更具说服力。
  从他的作品中,梁岩传递出了对他故土的一种深深的敬仰,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心底是如此的了解他的故乡,他的作品饱含着对故土的爱意和自豪。
  如米勒一样,150年以后,梁岩不朽的作品仍会让后人看到其表现出的对人类全心全意的热爱和仰慕。在艺术上,梁岩的作品是生活的教程。

                     伊亚姆•法哈特(法国米勒博物馆馆长)

 

《申请入党》138cm×69cm

《申请入党》介绍
  《申请入党》是梁岩成名作,1973年全国美展中轰动全国。此作在中国美术馆圆厅首席位置展出,当年称为中国美术界的“样板画”家喻户晓。是影响最大、出版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画作品。那时梁岩工作在河北井陉煤矿,是位年轻的矿工。《申请入党》是梁岩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申请入党》是文革的产物,一度在极左思潮下成为“红画”还是“黑画”的争论焦点。但最终被认定为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之作。新版的《中国美术全集》中在重要位置登载,并载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一书。

《地下星》200cm×200cm

作品《地下星》

  当你远眺蓝天上的繁星时,是否知道地下三百米的深处闪烁着的群星呢?他们是矿工,他们是为人类开采光明的人,他们是地下星!
  梁岩从十六岁起当矿工整整十六载,后来离开煤矿走向省城成为一名专业画家,他是从煤矿走出来的自学成才的画家。他常说煤矿生涯是一段难忘的时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忘不了一起度过艰苦岁月的矿工兄弟,忘不了曾经当矿工的父亲,当童工的兄长。作品里饱含着梁岩对他们的眷恋和割舍不下的浓浓深情。梁岩离开煤矿几十年了,但每年都要踏上这块土地,去看望矿工兄弟,去看望长眠在太行山的父母。梁岩说这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土地,这里是他生命的根。梁岩说《地下星》是为他们树碑立传的写照。当我得知《地下星》背后的故事,当我含着激动的泪水再次站在《地下星》面前时,我的心被融化了……《地下星》不只是一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精品力作,载入中国美术史的经典;《地下星》里蕴藏着画家多少情和爱啊;《地下星》是画家的作品,更是画家的一颗心!

                                                    摘自网页《梁岩•只有你的画里有话》

《阳光下》163cm×180cm

 

作品《阳光下》
  《阳光下》和《地下星》同是1984年调入湖北时的亮相之作。《地下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阳光下》被评为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被列入“1979-1989”中国十年的佳作。两幅作品同时载入《中国美术全集》史册。
  《阳光下》里有大段题跋叙述了创作背景和画家的感受。这幅画是改革开放那年画家去山区农村深入生活后创作的,反映了农民精神面貌的新变化。《阳光下》没有去描绘自然界的阳光,而是将阳光刻在农民的心里,刻在他们喜笑颜开的脸上。你是否看到一位老农专注而愉悦地抽着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在那个年代山民能品尝到如此高档的香烟,这说明他们生活的变化。这一细节被梁岩抓住了,并从这里入手展开了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实惠偌大主题的赞美,它给作品注入了时代的生命力。如果说这是画家在生活中抓住的一瞬间,倒不如说是梁岩几十年生活在他们中间而自然而然迸发出的创作灵感。
  《阳光下》的几位老农像是雕刻在石墙上的群像,与背景中的石墙浑然一体。那描绘人物和环境如刀刻般的线条,又像是石墙上的纹理,画面中的墨调色调既厚重又简洁,给人以强烈的份量感,《阳光下》像是镶嵌在太行山的一座丰碑,她带给人们无限的深思和遐想……

                                             摘自网页《为父老乡亲写魂的画家——梁岩》

《山魂》145cm×370cm

作品《山魂》

  梁岩的新作《山魂》像一部回荡在太行山谷的交响曲,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山魂》是具象写真抽象写魂的经典之作,梁岩在水墨肖像画创作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将太行山人和太行山脉连接在一起,太行山人像矗立在群山中的一座高山,这正是矗立在画家心中父老乡亲的高大形象。梁岩是以太行山人和太行山为主体去抒发他对家乡的情思的。
  远观山巅,近膜画魂,看到画面上的太行山人脸上如背后山石般布满横纵交织的皱纹,很容易让观者把太行山人和大山联系在一起。那些皱纹和山中的崖隙沟壑自然相映,似乎证明了他们曾经一次又一次看过的春花冬雪,一回又一回经历过的日暮天色。太行山人的脸仰视天空,周围山石与他契密相连,犹如刚刚劈石斩砾破石而出,就像是太行山巅的另一座永不低头的高山。让观画者情不自禁为之动容,肃然起敬。山川河流乃自然之本,画家用大面积的朱砂做主题背景,特殊的肌理处理手法,更加衬托出大山任凭岁月蹉跎依然雄伟壮观的磅礴气势。天地自是无穷尽,无穷尽处长有人,虽然山之壮观,但是大面积远意朦胧,画面中真正夺目的是太行山人坚韧不拔的形象。画面中的太行山人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山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而且整个画面呈现在暖色调的肌理手法的艺术处理中,使作品产生着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连绵不绝的山脉还是屹立于山石中的太行山人,无论画家是在刻画高山的巍峨险峻,还是描绘太行山人的肃穆伟岸,总之这幅画已经摄取了所有观画者的灵魂,瑰丽了所有观画者心中的梦。

                                                                     欣赏《山魂》有感•豫人



 《雪域高原》70cm×69cm

 
  梁岩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画家。他的画质朴、沧桑、厚重、秀美,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深邃的历史锲痕。每一幅画作慢慢品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巨大的心灵震撼!大有怡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之美感。
  我们正处在现代与后现代交差时期,一切艺术都在裂变之中,但无论千变万化,艺术的终极还是美。因为美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希望梁兄宝刀不老、以大美之精神,挥动神笔画出更多的大作力作。为时代添彩,为民族争光。
                                                                边发吉
 

 《藏族兄弟》96cm×180cm

    梁岩同志从一名煤矿工人自学成长为当代中国深具实力和成就的中国水墨肖像著名画家。近半个世纪来,他情系大地、深爱人民,创作了大量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他以娴熟的中国画技法为人民塑像、为时代立声、为大地抒怀,朴实亲切地传达出生活的真善美,体现了一位党员画家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标杆。他的作品《衣食父母》《写生日记》《集日》《山里人》《两代人》《爷孙俩》《金色年华》《老农》《黄河魂》《傣楼上》等题材丰富,笔端触及广泛,传神定格生活瞬间,体现艺术为人民的宗旨。他来自太行山,他不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每年坚持写生采风,以浓郁时代气息的作品,表达对人民的挚爱深情。他感恩于时代又回报时代,感动于英雄去描绘英雄,两度创作人民公仆焦裕禄,他为“10•24”长江大学大学生救人群体绘制画像,以大量反映时代英模画作表达和实践着他的艺术为人民讴歌的精神。
                                                  

                  摘自陈连生《植根于大地的情和爱》

《彝族老人》97cm×180cm
 
  梁岩先生是我敬重的国画大师,德高望重。之所以称它为大师,不仅是他在国画领域造诣深厚,享誉海内外,而是其作品能勾起读者的共鸣,传递时代美的信息。自从认识梁岩先生之后,我为他的人品、作品所折服。总以老师相称,我们亦师亦友,从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梁岩先生笔下的人物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身处何境,给人展现的都是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红色题材也是梁岩先生所关注的,如《焦裕禄》《希望小学》等,他不是概念化的跟风之作,而是充满了热情、感情、激情!而且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因此同他笔下的父老乡亲一样感动人心。
   
                                                                  梁相斌
《梦》66cm×66cm
 
梁岩兄
  欣闻你的画展握手卢浮宫在巴黎卢浮宫取得了圆满成功,可喜可贺。这是东方艺术和欧洲文化的拥抱,也是扬子江与塞纳河的握手。我认为你的人物画既有雄浑苍茫的沧桑感,表达了对太行山脉父老乡亲的讴歌与礼赞令人震撼和景仰;同时你的秀女图又是那样婀娜多姿、灵动妩媚具有东方女性的风韵和风采。墨润传神而让人摄魂夺魄留连忘返。你这两手一阴一阳既娇艳又雄强,难得难得,反映了你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展示了你对大美与秀美的和谐统一,在当代中国水墨艺坛具有特殊地位。
  走遍了山山水水还是荆山楚水的风景最美,你驻足于灵秀湖北迎来了艺术创作的第二春。
  祈颂  艺祺
                                                   
                                  选自刘永泽《书法艺术展》
《飞雪迎春到》139cm×70cm
 
  梁岩先生从走进卢浮宫到走进中国美术馆,其间数年如一日,坚持他描述时代,刻画心灵的美术之旅,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年轮,人物的谱系。看到一位画家匠心独到的追求,不舍昼夜的赤子情怀!
 
                                                熊召政
《白描老农图》96cm×90cm
 
  得知我的老朋友梁岩在贵市举办个人画展,非常高兴,本应前往祝贺,但因事务缠身未能如愿。在这里向保定市的朋友问好,向梁岩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当年在河北省委工作时,就非常欣赏梁岩同志的国画艺术,尤其是他的人物画,画得非常之精彩,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界。看他的画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真是一位难得的画家啊!保定市举办梁岩画展,给广大市民带来了眼福!我衷心祝愿梁岩同志画展圆满成功!祝愿梁岩同志在画的王国里再攀登新的高峰。
                         
                                  高占祥给保定“梁岩画展”的贺信
《大地母亲》199cm×164cm
 
  画大地母亲的人是大地之子
 
                                     沈鹏在梁岩北京画展的题字
                                             1994年元旦
《蓝天白云的地方》90cm×96cm
 
  纵观历史长河,在中国画家中没有一位大家能像梁岩那样倾其毕生精力专攻人物肖像,没有一位高手能像他那样以激扬的笔墨语言,坦诚而率真地在平凡普通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倾诉内心的情思。梁岩的探索是独树一帜的,梁岩的画风是独具特色的,梁岩的笔墨表现是别具风韵的。梁岩是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艺术家,他拓展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新领域,凭其无可替代的坚实作品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写上重重一笔。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前言
《庙会》170cm×125cm
 
艺术高峰在望  为父老乡亲争光
 
                                       黄胄在梁岩北京画展的题字
                                               1994年元旦
《吹不尽人间哀乐》85cm×69cm
 
作品《吹不尽人间哀乐》
  梁岩画了一个吹唢呐的老汉,闭着眼睛,鼓起腮帮,连皱纹因了面部肌肉的用力都绷紧了,一幅专注之状。尤其有趣的是,从唢呐里不停的滴着涎水,不免使人猜想,他到底吹了多久了?他还要再吹多久?
这个老汉,似曾相识。
  是了,无论山区或是平原的哪个庄户人家,只要是遇上了红、白事(喜事或是丧事),在门口总要摆上一张桌子,几条杂凑的板凳,桌上总是也要摆上几碟菜肴和纸烟,围坐着三五个老人或壮汉,手持唢呐、铜锣、小鼓,应和着院内的哭声或贺喜声,不停的吹吹打打。这是乡村音乐演奏家,老百姓叫“吹鼓手”的。这老汉当是他们一伙中人。
  “吹鼓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旦红、白事毕,背上褡裢、夹起唢呐又串向别处,于是也就被人忘到了脑后,直到有的人家里有了红、白事,才被人们想起来。
  梁岩没有遗忘他们,而且描画了他们。
  再看画的标题“吹不尽人间哀乐”,气豪语壮,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
  “吹鼓手”,旧社会里的“贱业”行当,谁正眼看过他们?认真地想过他们?梁岩一语,如拨云见日:不正是他们不分彼此与普天下人同哀同乐。哪一对新婚夫妇不是由他们吹打着迎进了洞房?哪一个死者不是由他们吹打着送到了墓地?他们的吹奏声,可能走腔走调,可能声嘶力竭,可是又有几阙乐曲比它更能和人生至哀至乐相依相关?更能比他响彻茫茫人间?梁岩从他们的卑微里看出了恢弘,豪放。正是由于梁岩看到了,所以这小小画幅才被他开拓出如此浩茫壮阔的境界。
  画中老汉引起的人们对他“到底吹了多久,还要再吹多久”的猜想,“吹不尽”三字更是发人古直悲凉之感,而兴起对人生的喟叹。
  这幅肖像,是画,也是诗。
                                             
                                     选自韩羽《梁岩的一幅肖像画》
《衣食父母》230cm×720cm
 
作品《衣食父母》
  梁岩是自学成才的画家,当过农民和矿工的特殊经历和情感使他走上以表现百姓生活为主的创作道路。《衣食父母》是画家最大的代表作品之一。此作首展于画家的出生地太行山区,曾两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有“中国美术馆邀请展”。北京奥运会“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此作又亮相北京,并是本次大会中国画参展作品中最大最有影响的一幅作品。2012年10月,此作在巴黎卢浮宫梁岩画展上又受到法国观众的热捧。
  《衣食父母》在家乡和首都及法国的展出中受到各界的关注。
  有评论道:作品中那饱经苍桑的农民形象震撼着人们的心,那近两米高头像的组合在150平方尺的巨作中形象刻画深厚,笔墨洒脱,较少败笔,无一处挖补,一气呵成,这在中国画史上是罕见的。
 
《圣土》145cm×370cm
《圣土》题跋
  那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那是一块神秘的土地,那里的雪山、白云、草地,转不完的经轮,到处飘扬的经幡,那数不尽的白塔,那从寺庙里传来的久久不息的钟声,还有那一步一跪拜去朝圣的人群;这一道道奇特的风景构成一块神秘的佛门圣地!
  我爱这块土地,赞颂这里的人们对信仰的虔诚,我敢说他们的虔诚不是愚昧,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因为在他们心中有一块世俗永远不能玷污,也永远不能理解的圣土。
  此作献给建国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58周年暨民主改革50周年。2009年夏梁岩敬画并记。

《天路》145cm×370cm

《天路》题跋
在蓝天白云雪山间有一条通往天堂的路,这条路铺在神圣的青藏高原,铺在世世代代藏民的心田间。在藏民中间我感受着他们虔诚的祈祷,感受着他们那颗纯朴善良的心;我相信这颗心能感天动地,愿美梦成真!
藏区行有感,此作献给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八周年暨民主改革五十周年。2009梁岩敬画并记。

《远古的呼唤》200cm×400cm
 
《远古的呼唤》题跋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块神秘的土地,那就是雪域高原。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帮虔诚神秘的人群,那就是藏族兄弟。多少年来,这神秘的土地吸引着人们,吸引着人们去探求神山圣水的奥秘,去探求这伟大群体心中的梦!2005年11月,我随“香巴拉并不遥远”中国画家赴康巴采风团,踏上攀登世界高城的历程。越过二郎山,跨过大渡河,攀上一个又一个海拔高峰,高原缺氧、呼吸困难、血压升高、肺水肿、心脏病加重,有的甚至生命垂危紧急抢救,但都没能阻挡他们寻梦的决心。我是带着心脏支架,为家人立下遗嘱去攀登这座高峰的。不能否认,这是一次用生命的代价去追求艺术生命的壮举!
  站在世界高城,站在雪域高原,在一群群手持转经的藏人面前,在一群群一步一跪拜去朝圣人们的面前,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心中的梦。这个梦是否就是理想、是追求、是净化了的世界家园?
  那里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雪山是那么的洁白无瑕。太阳和月亮就挂在离雪山不远的地方。站在这雪域高原上,人显得那么渺小,但又是那么的高大,因为他们是离太阳和月亮最近的人。
  这是一次冒险之旅,但我不后悔,因为她能使人的境界升华。我感谢高原赐给我的净化心灵的梦。
 
                                                  2005年11月25日画于烟台梁岩并记
《焦裕禄》145cm×370cm
 
《焦裕禄》题跋
  焦裕禄同志,山东省淄博人,1962年12月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1964年5月14日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2岁。焦裕禄同志的一生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不仅给兰考人民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更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焦裕禄情结,1990年曾发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担任总书记以来,他多次考察兰考,今年3月17日、5月9日又踏上兰考大地,并向全党提出学习弘扬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作为一名党员艺术家弘扬时代精神是天职,学焦裕禄画焦裕禄也成为我几十年来的心愿。60年代在中国大地第一次掀起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中,焦裕禄精神就激励着我,那时我是河北井陉煤矿的一名20岁的矿工,在煤矿广场上绘制了巨型壁画《焦裕禄》。50年后习书记又掀起了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这使我心情更加激动,因为50年的焦裕禄情怀一直在我心里涌动。时逢河南邀请我在郑州举办《走进河南·梁岩卢浮宫作品巡回展》使我萌发了再画焦裕禄的念头。2014年5月13日我踏上久仰的兰考大地深入生活,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瞻仰了焦裕禄生前亲手种下的泡桐树。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50周年的日子,在纪念馆广场参加了群众自发的纪念焦裕禄逝世50周年活动。这里人山人海,在“焦书记·兰考人民想念您”的红色横幅下那一张张激动的脸使我感到兰考人民对党的好干部、群众贴心人焦裕禄书记的深深的思念。
  走进兰考的采访活动即将结束,兰考行是难忘的,离开兰考恋恋不舍,因为焦裕禄精神影响我一生中的五十年,他的精神也激励着我用画笔为人民讴歌50年。50年前曾为焦裕禄造像,今天我要再画人民公仆,再现焦裕禄精神!
  谨以此作献给焦裕禄逝世50周年!
  谨以此作献给河南大地,献给兰考大地和人民!
  此作也是献给习近平总书记的,感谢总书记再次掀起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心声!
 
                  2014年5月14日初稿于兰考,17日完稿于武汉东湖。
                                 梁岩画并题

《月夜图》96cm×88cm

梁岩确实是一位用感情来塑造形象的高手。
梁岩确实是一位用精神来塑造形象的高手。
梁岩确实是一位用心态来塑造形象的高手。
我曾想假如没有梁岩创作的中国人物肖像画作品,中国的人物肖像画的整体面貌中必然缺少了一种有特色的风格;假如没有梁岩在中国人物肖像画艺术上的独具匠心的探索,当代中国人物肖像画必然少了一方面的进步;假如没有梁岩用时代的精神与情感,塑造当代人的心灵形象,必然这个时代就少了一个方位现代人物的印迹。
                                            摘自赵贵德《具象写真、抽象写魂》

《山里春秋》69cm×69cm

  对于一位肖像艺术家来说,则是“得人得心得画魂”。梁岩用艺术揭示了人物的灵魂,也表述了自己的心声,倾诉了他对普通人全部的爱心,而且这心是真诚的。以西画的写实技巧与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与写意的笔墨冶为一炉,不单纯玩弄笔墨,不耍花架子,而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在要求,灵活调度艺术本领的梁岩,正预示着中国当代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前途。
                                                 摘自刘曦林《艺术家的心声》

《乡情》91cm×2026cm

《乡情》题跋
  我出生在太行山麓一个小山村,位于井陉矿区境内,与山西省交界,与河北的平山县近邻,距西柏坡几十公里,是老革命根据地。
  记事起我知道父亲从小是孤儿,小时候跟随一位剃头师傅学艺,从山西介休到了河北,后来在保定与母 亲成了家。
  父亲是位慈祥老实少言寡语的人,母亲的个性与父亲不同,她快人快语,能言善辩,思维敏捷,有超凡的智慧。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心胸坦荡,处事极有主见,在她身上有大将风度。在家里母亲是全家人的主心骨,在街坊四邻中也享有极高声誉。她助人为乐,谁家有大事小情都请母亲帮助。她正直公正,以理服人,一出面凡事都能摆平,邻里们将母亲当成贴心人。记得母亲去世时人们自发地排成几百人的长队为母亲送行。
  听母亲讲我们家是从保定逃荒避难来到井陉煤矿的,逃荒是因为家里穷,那时全家六口人靠父亲一人走街串巷为别人剃头的微薄收入度日,为了子女们活命,母亲常常勒紧腰带不吃不喝,可想而知这样的苦日子能熬多久。说到避难,母亲告诉我是逃避追杀。那时的保定是日本人霸占着,也有抗日的八路军,我父亲成了八路军的地下交通员。有一天特务汉奸把我家包围将父亲捆绑起来逼着父亲交出匣子(即是手枪)。母亲不知是什么东西他们就比划着匣子的模样,母亲灵机一动,随手拿起一把形似手枪的扫炕用的条帚,脑怒下特务们要将父亲抓到宪兵队烤打,我的母亲临危不惧死死抱着父亲不放并与特务理论纠缠,这才救下父亲的性命。为了躲避追杀,母亲连夜带着全家离开了这块生育她的土地,来到井陉煤矿。
  当时的井陉煤矿是人间地狱,日本人只顾掠夺而不顾矿工的生命,我父亲常说下井就像进了阎王殿进了鬼门关。那时我和弟弟出生,更加重了生活负担,为了养活一家人父亲下井,我十几岁的大哥也下井当了童工。父兄下井的时刻也是全家老小最难熬的时光,尤其母亲彻夜难眠,只盼着他们回家的敲门声,母亲悬着的心才能落下地。
  父兄下井卖命,除繁重的家务母亲还要给别人打短工,至今母亲戴着老花镜在煤油灯下干活的情景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回忆家史,回忆过去,是伟大的父爱母爱,用血水汗水用生命将我养大成人,是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激励着我的一生。
  我生在平民之家,不是书香门弟,父母都是文盲,我是全家学历最高的初中生。我走上艺术道路其实与我家庭有关;母亲在世时是戏迷,父亲也喜欢看戏看画,赶集时总忘不了买张年画,大哥年轻时上过舞台演过梁红玉,二哥喜欢吹拉弹唱,小弟在部队是文艺演出队的风琴手。儿时就喜欢画画的我上学了老师就将板报写写画画的事交我完成。考上高中不上,迷上画画,迷上乒乓球……一个偶然的机会画了一个红灯笼被煤矿录用当了一名美工,从此每天泡在写画的工作中。
  从那时开始接触粉画、油画、国画,开始画速写画写生,也开始进入创作之门。虽无缘进院校深造,但我很欣慰,因为圆了儿时画画的梦,圆了一生与绘画结缘的梦!
  那个年代全国的美术刊物只有三两本,在地方报纸上见到的多是黑白插图和漫画。但这仅有的资料成为我宝贵的临摹范本。自学的路非常艰难,全靠工余时间强制自己勤学苦练,常常画到深夜。看庙会在微弱的灯光下画速写,出差了在火车上画水墨写生,外出参加乒乓球比赛也要带上画夹,下井劳动也忘不了带上速写本,建立光荣榜本来可以用照片,但为强化自己的写生能力,硬是为众多模范矿工画水墨写生举办了美术光荣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画艺在提高,并创出一条自学成才路。这条路就是,在艺术实践中,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磨炼。我从来没有画过石膏、从来没有画过“素描”,从来没有画过训练色彩的静物写生,从来没有画过人体,我力求在宣纸上达到学院派的技法全过程,以勤学苦练的意志,在学艺道路上攀登。十六岁时我的画在省市报刊发表:我家买了收音机,我画了全家人听广播的《拨到北京》。我画了矿工生活的中国画作品《下工》(这幅创作也成为我第一幅中国画处女作)。作品发表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山里娃无疑是天大的喜事,我手捧报刊奔走相告,乡亲们和我一起分享着喜悦;我的父母也为我高兴,父亲花八角钱特为我买了一支钢笔,母亲特意为我包了我最爱吃的羊肉馅饺子。这是亲人们赐给的含金量最高的奖赏,胜过以后的任何一枚金牌!可以说,是他们的力量和鼓励将一个爱画画的孩子推向了成才之路!
  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情感使我从儿时起就画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因为我在他们身边长大,我最熟悉他们,因为我深爱着他们和这块生育我的土地。
  长大了,出名了,进城了,但我常常思念这片热土,我忘不了在田间地头的耕作,忘不了一起挖煤的伙计们,忘不了和乡亲们坐在炕头上促膝谈心,忘不了山村的男女老少含着泪花送我到村头……有太多的忘不了,也有太多的牵挂;无论身在何方,年年都要去祭拜长眠在太行山的父亲母亲,将新出版的画集和画展请柬敬奉在墓地前,无论家搬到哪里父母的遗像遗物就供奉在哪里,天天烧上一炷香告慰老人的在天之灵,寄托儿孙们的思念。在母亲诞辰百年父亲诞辰一百零三周年的日子在墓地前为老人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纪念活动,同时在青少年时代经常活动的文化宫举办了我和孩子们的家庭画展,向长眠在太行大地的父母汇报,向乡亲们汇报。画展开幕式上请年逾古稀的大姐大哥,请家乡父老和矿工代表一起为画展剪彩,请几百家乡人出席画展开幕活动,曾经在北京奥运国际美术大会上产生影响的巨作《衣食父母》首次亮相就在我的家乡。在画展上我迎接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当我紧紧握住他们一双双手时掉泪了,当我在主席台上面对他们讲话的时候我泣不成声,是他们将一个山里娃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推向艺术高峰!面对他们,踏在这块生育我的土地上,我怎么能不激动?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我常常想起走过的石板路,看惯了的石板房。我喜欢听山村那伴着晨曦的鸡鸣,喜欢看老人们脸上铺满岁月的褶皱,喜欢闻他们烟袋锅里散发出的土烟味,喜欢山妹子那俊美朴实的笑脸,喜欢看山娃子脖颈上的长命锁,喜欢听从远处传来的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我喜欢房东大娘在炕头上为我烫好的老酒,喜欢打麦场上飘来的麦香,喜欢太行的巍峨,喜欢红遍山岗的柿子树,喜欢路边的野花,喜欢山崖上的野枣;我喜欢听山涧的小溪流水,喜欢听伴着月牙儿那远处传来的蛙鸣……这是一幅幅多么迷人的图画,她就是养育我的可爱的家乡,可爱的河北,可爱的太行大地,她就是我永生永世也抒发不尽乡情的土地。
画大地母亲的人是大地之子,我永远是太行大地的儿子,永远用心去爱您,永远用画笔为您讴歌为您歌唱!
画乡情,写乡情,乡情万岁!
                      2011年春日梁岩画并题于武汉东湖天下石屋艺术工作室。

《老矿工》75cm×59cm

  也许梁岩在创作的时候,未曾特意给笔下的人物以太多的社会内容,但形象本身确实留着时代转换的许多鲜明印迹,其间当然也包括着作者有意安排的一些细节,例如旱烟袋与过滤嘴烟、烟荷包与打火机。
  《地下星》里的老矿工,其实不少也来自农村,有的甚至与《阳光下》的老农相近,但却有另一番精神世界。他们干练、机敏、豪迈,大工业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气质、性格。梁岩在他创作的工人、农民形象中能很好的把握不同类型人物气质的分寸感,与他自己过去当农民、下过煤矿的直接生活体验有很大关系。
                                                     摘自李松《阳光下的人们》

《老渔民》90cm×96cm

  太行山的崇高与煤井的框架结构建构了梁岩的情感模式,他总是带着这种情感模式在对象的面孔上寻找与之相对应的线条符号,肌理符号和色彩符号,并与内在的心理结构相契合达到“结构同形”的内在需要。那些刚健有力的线条,和质地带有泥土味的色彩,同饱经风霜的意蕴相对应。

                                               摘自周韶华《胸藏宇宙笔走风雷》

《山农》90cm×86.5cm

  我于画,是个外行。就我隔行如隔山地看,在中国画中,肖像画是个弱项,中国画的肖像画家们似乎不算太多。这可能与中国画在表现人物时的局限性有关。梁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是用中国画的画笔,打破了这个局限性。很多中国画家在艺术上寻求中西合壁的路子,但成功者寡。我看梁岩算是成功的一位。他的作品,有油画肖像的结实细腻深刻,又不失中国水墨画的笔情墨趣。他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他一幅幅太行山人的肖像画像岩石一样屹立在中国画坛上。
                                                     摘自刘富道《梁岩的脊梁》

《深山人家》93cm×97cm

  梁岩在中国人物画界的地位不断在上升,在海外也赢得了许多赞誉。的确,他是一个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的人物画家,并且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梁岩的现代人物画最善描绘矿工、山里的庄稼汉,他画出了真实生活在底层的中国老百姓。我认为梁岩画出了历经磨难,而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刚健、乐观、仁爱的伟大精神的中国老百姓。这使他的这些作品具有了历史的深度。在中国画坛上,这是罕见的,应当予以充分的估价。

                                                 摘自刘纲纪《令人瞩目的成就》

《仨老汉》89cm×97cm

  湖北画家梁岩画展元旦前后在京展出,给喜庆新年的首都平添了不少艺术气氛。北京画坛几乎每天都有若干画展开幕,令人目不遐接,但像梁岩这样引人注目的不多。梁岩展现给北京观众的是一大批主要表现太行山现实生活风貌的水墨人物画作,音容形神刻画深厚,水墨趣味隽永酣畅,一股浓郁清新的乡情扑面而来,感人至深。
  梁岩是一位尊重人热爱人的艺术家。他的画笔,不仅是蘸着浓墨重彩,而且是蘸着深情厚意去表现人的。他的水墨人物画之所以使人动心,他之所以能够把太行山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可亲可爱的形象升华到神圣的艺术美殿堂来占据显赫的位置,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很强的笔墨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养育他的土地和人民充满了挚爱,他对他们有着抑制不住的非表现不可的真情实感。

                                  摘自王仲《观梁岩画展•1993》

《小女孩》64cm×45cm
 
  在多年艺术推广工作的实践和研究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即凡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并能够在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位的优秀画家,他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有高难的技巧;有良好的修养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芸芸众多的现代优秀画家中,梁岩先生则是具备三项条件而且非常突出的一位。
  当我们看到梁岩先生的一系列感人作品,既保留了“骨法用笔、形神兼备”的特点,亦具备准确的造形、光感和质感的巧妙运用,多种现代技法及颜色媒体的结合使用,使我们可以从内心得出另一个结论:梁岩已凭其才华和努力把中国水墨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摘自郭浩满《梁岩和他的水墨人物画》
《老农》70cm×68.5cm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过矿工的梁岩,没有进过高等学府的门槛,却在“人间大学”受到审美的直接教育。他踏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和泥泞,摸着煤井的巷道,一步一个脚印地、带着煤黑和泥土的气息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正是由于“人间大学”塑造了梁岩,梁岩又抓住了并很好地运用了这一优势,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当代群像。
 
                                           摘自周韶华《梁岩和他的水墨肖像画》

《襄阳女孩》96cm×89cm

  我很喜欢梁岩的作品。他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读他的作品简直如品茗,如对月,似看花;入眼,入脑,入心。
  难道不是么!那真与美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国画笔墨与西画技巧的统一,个人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统一,书、印、跋与画面人物的有机统一,组成了梁岩艺术长廊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这道风景中,一个个鲜活、空灵,神采飞扬,栩栩如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太行山父老乡亲的形象,带着岁月刻在他们脸上的印记,以各种不同的神态、姿态展示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与美的享受。

                                                     摘自郑世芳《读梁岩的画》

《爷孙图》88cm×96cm

  我们徜徉在梁岩为我们创造的艺术风景里,与一个个或平凡、朴实、勤劳、善良的老农,或带着稚气和憧憬的山娃子,或洋溢着青春气息含情脉脉的甜美少女进行心灵的交流,营造和构建着属于我们人类自身的精神家园,让灵魂在这片美丽的风景里栖息,在这片辽阔蔚蓝的天空里飞翔,不能不说是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超越。梁岩的人物画,能达到如此效果、如此境界,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个用笔抒情的诗人,也不仅是一个用真情作画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个“以形写心”的高手。

                                                    摘自郑世芳《读梁岩的画》

《百年奥运百岁老人  烟台百岁寿星图》96cm×2008cm

《百年奥运百岁老人  烟台百岁寿星图》题跋
  “爱在烟台难以离开”“山好、海好、人更好”,对烟台赞美的内涵是我定居烟台十年深深感受到的。
烟台是首批全国十四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在全国烟台是获得殊荣最多的城市之一。全国文明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中国卫生城等,烟台还被联合国称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这里盛产闻名全球的苹果、莱阳梨,盛产大樱桃,有享誉世界的百年张裕葡萄酒,有香飘海内外的鲁花花生油……数不完的桂冠,数不清的名优产品使气侯宜人的烟台更具魅力!
  做为烟台市荣誉市民,当我一步步走近烟台的时候,使我真的难以离开这块迷人的土地。身为烟台生活十年的艺术家表现烟台、歌颂烟台,为烟台多做贡献是我的天职。当在《烟台晚报》上看到2007年烟台有近乎占山东六分之一百岁老人的报道使我振奋,烟台这391位百岁老人的惊人数字正是魅力烟台的最好体现。正值2008年奥运在北京举办,健康长寿不正是奥林匹克的魂吗?百岁寿星画作由此产生。
  2008厘米的长卷画,以几十位烟台百岁老人形象组成,她是一幅情系奥运、情系烟台的画卷,她代表着我的心。这颗心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艺术让奥林匹克更美!
  这颗心献给培育我十年的烟台大地和烟台人民。
                                 2008年春画并题于烟台  梁岩。

《太行山人》67cm×67cm

  艺术个性的追求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强烈的独创精神和极富个性的艺术创造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重要标志。梁岩表现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水墨人物画作,音容形神刻画深厚,水墨趣味隽永酣畅,透露出一股浓郁酣畅的乡情,有着极具个性特色的艺术风格。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第一章“传神写照”

《集日》68cm×66cm

  梁岩以独特的风韵,在表现山村煤矿众多鲜活的生命中,极力张扬和强化人的本质,他相信表现的本身就是生命力,而当作品被赋予生命力便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染每一位观众,令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比如,《矿灯》是精神,《地下星》也是精神,这两幅刻画煤矿工人崇高精神的作品相映生辉。矿灯是路,矿灯是眼,矿灯是事业,矿灯是生命,矿灯是矿工心灵中闪闪发光的星星。它同样有月亮般的皎洁,太阳般的火热。这些都是梁岩对矿工形象的心理崇拜,也是梁岩为矿工形象谱写的一曲赞歌。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

《裸女》97cm×92cm

  黑格尔说,人体是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最美的形象。作为万物之灵,人体是自然纯净的充满和谐之美;内蕴最丰富的形体,每一个姿态动作都反映着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本质,也是艺术家以人体为艺术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一门艺术种类。在人体美术创作中,梁岩又主要描写少女的人体美,每一个形象无不清纯柔美。但在表现人体美中,他不是简单地表现人体的结构,或满足于肌肤的质感,而是重在内在的精神。我们在他的人体画作中不仅看到人体的曲线,而且看到少女水晶般清纯的心灵。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

《太行山人》185cm×125cm

  梁岩深得画眼之妙。他握着“画眼的一支神笔。”看他的作品,会发现主人公正“用眼睛和你交谈,述说他无法用嘴表达的全部心意和情感。”他的一幅幅作品正是通过一扇扇 “心灵的窗口”,道出了人物画的真谛;我们正是通过一扇扇传神的“窗口”,看到了老人们所经历的沧桑岁月,看到了少妇和孩童的纯真与梦想。

                                                摘自刘纲纪《令人瞩目的成就》

《吹泡泡》69cm×69cm

  梁岩所画的皱纹既变化多姿,又情感深邃。因为他所描绘的人物的皱纹不是为了使《圣经》中的人物故事更加真实,而是要把生活中的常常见到的形象表达出来,把他对人民的爱表达出来。因此,梁岩肖像画的造诣,除了眼睛,最出色的就是展示在布满皱纹的老叟和老妪的脸和手,他让皱纹表现人物的身份和精神内涵。在《阳光下》《地下星》这些名作中,我们看到的老农民和老矿工的面部皱纹,像大理石一样致密而具有质感,让人可触可摸,具有大理石纹理一样的自然天成。人物面部的皱纹,我们通常看成是衰老的表现,而梁岩笔下的皱纹,却是富于美感的线条,它们展示出人物旺盛的生命力,记录人物饱经风霜的历史,引起观众心灵的震憾。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

《藏民》104cm×70cm

  我认为,生活道路是对艺术之路影响最深远的一条路,热爱生活(包括人生中遇到的曲折和坎坷),热爱人民,一个艺术家心中有一颗大爱的心,那么,艺术家才能有博大的艺术!这条路不是虚拟和梦幻的,而是要艺术家实实在在地亲身走过!
  生活和艺术道路千条万条,包括革命的长征路,今人不可能再去爬雪山过草地,但只要有一种精神,无论哪条路必然成功!对艺术家而言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是息息相关的,生活底子越厚,你的艺术就越深!什么是生活?其实每一位艺术家都在生活当中,只是如何擦亮眼睛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
  我熟悉矿工和农民我就去画他们,你熟悉什么就去画什么,你热衷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就去随心所欲。但无论如何,追求深度、有感而发应该首先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先导。
  我一直坚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的艺术和艺术家是没有生命力的。
                                                            摘自梁岩《艺术讴歌时代》

《塔吉克女孩》66cm×50cm

  梁岩的“历史结构和特定的文化环境”是什么呢?
  梁岩出生在燕赵大地,成长在太行山区。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哺育他、熏陶他的是那个“特定文化环境”的“燕赵风骨”。从本质上说,“燕赵风骨”是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的主导方面就是那种高亢激越、雄壮豪放的阳刚之美,就是那种一往无前、慷慨悲歌的壮烈情怀,就是那种匍匐大地、甘为人民孺子牛的献身精神。因此,这种体现民族灵魂的阳刚之美、崇高之美,构成了梁岩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艺术之美的主导方面。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

《春到深山》74cm×84cm

  人物对比是梁岩对比艺术手法的重要方面。他和所有人一样,知道稚嫩的儿童是美的,秀雅的少女是美的,但这种美或许在对比中能够更加强烈和突出。为此,梁岩在表现少女、儿童的秀雅与稚嫩的同时,往往与表现两手老茧的美,满脸皱纹的美联系起来。因为印着一页页历史的沧桑的皱纹,恰恰能够起到烘托、映照的功能。《古老的黄河》描绘的是一位少女与太行老汉的画像。老人脸上黄土高原沟壑般的皱纹与细腻柔和少女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沧桑厚重之美与清纯秀丽之美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了相互衬托的作用。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

《老农》69cm×69cm

  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情感,使梁岩的心灵自然而然地溶入到人民母亲的血液当中,也自然而然把家乡的人物当作自己艺术描绘的母体。正如法国米勒博物馆馆长伊亚姆•法哈特所说:“从他的作品中,梁岩传递出了对故土的一种深深的敬仰,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心底是如此地了解他的故乡,他的作品饱含着对故土的爱意和自豪。”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

《戴白头巾的女孩》69cm×69cm

  在梁岩的画作中,看不到所谓文人的愚腐,看不到“现代派”以大师自居的狂怪,看不到“新潮”的“前卫抽象”。他的作品是博大辉煌的气度,是民族振兴与历史思考的悲悯情怀,是创造时代审美的大笔抒写。梁岩以自己的作品参与了时代生活,影响了时代生活,得到了同代人发自心声的共鸣。具体说来,就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他坚持民族文化美术,坚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正大气象的审美价值观。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


《习近平》70cm×63cm
 
  现在的中国是鼎盛时期,国富民强,受到全世界的赞誉。在全球对各国首脑的评选中点赞习近平的数量位居榜首。这有力的证明我国领袖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威望。
  作为中国公民,我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同十三亿中国人民一道为我们的总书记点赞!
  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巨变。中国梦将会为中国大地创造一个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老百姓深知百业待兴任重道远,百姓们常说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总书记有多累,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总书记千万要保重身体,您是中华民族更加强大的希望,伟大的中国梦靠您和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来实现,您的健康长寿是全国人民的最大福气和共同心愿。
  敬绘习总书记所想到的。
 
                                                2015年元月26日于武汉
               &am, p;am, p;am, p;nb, sp;                                        梁 岩
 

《维吾尔族老人》90cm×45cm

  梁岩把民族性视为艺术的母胎和灵魂。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每个民族的民族艺术,是这个民族长期历史积淀的智慧结晶,也是民族整体心理结构与精神力量的象征。作为审美文化的绘画,不仅要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而且应充分体现本民族的魂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不可消解的独立的生命之树”。“中国画的民族性是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中积淀和孕育的,是在中国人的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有自己独立的民族品格,是民族的精神火炬。”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

《山里人》100cm×180cm

  笔墨与线条是中国艺术传统的根脉,用笔墨、线条描绘的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画的精髓。梁岩用纯中国画的笔墨达到肖像画的水准。在他看来,纯粹中国艺术的造型、色彩及构成方式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征,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维系画家民族内在心理与当代世界并通向未来的桥梁。他依靠传统的水墨基本功或形体的塑造、感觉的深度,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所谓传统基本功,是指其笔墨功夫要扎实,即墨之所至要赋予物象之形,笔之所至要赋予物象之神。

                                                        摘自思望《大地之子》

 

 

版权所有:梁岩官方网站 梁岩绘画艺术网  管理
网址:http://www.liangyanart.com/  冀ICP备11007950号
郑重声明: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石家庄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