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引导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联系方式 梁岩绘画艺术网
画家梁岩
画家梁岩
 
评论报道
梁岩作品题跋与解读
梁岩绘画艺术网  更新时间:2012-04-10 12:27:58  点击:21689 人/次
梁岩作品题跋与解读
中国画长卷《父老乡亲图》70cm×822cm(梁岩.2004年作)
题跋文字录:
  图一:爷孙图是经常出现在我创作中的题材。老与少、沧桑与稚嫩之刻画力图表现两代人强烈反差,使观者产生诸多联想和美的享受。
  图二:希望小学开学了。山娃们个个穿上节日的盛装。五星红旗升起来,映红了张张笑脸。在孩子们的欢乐声中人们看到娃娃们的希望。此图颂赞那些关心希望工程的人和献身农村教育的教师们。
  图三:我出生在大山里,我看惯了那憨憨的庄稼汉子,看惯了他们那历经沧桑多皱的脸膛,我爱看这苍石般的形象。我的心中装满了这使我激动的父老乡亲,他们是民族的魂。
  图四:不知道啥是金婚银婚,不知道啥叫爱情啥是呼唤和被呼唤,只晓得相依为命白头偕老乐呵一辈子。如今生活好了,儿孙们为俺老两口操办了金婚五十年庆祝活动。一辈子第一回戴上了大红花,院子里挤满了前来贺喜的乡亲们,真像过大年那么热闹。俺老两口梦想着再活他个金婚一百年。
  图五:我曾经创作过一幅题为残雪的画。图中刻划了依偎在雪地里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老农形象。表现了那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被扭曲的时代农民的贫困生活。那个时代过去了,但直至九十年代初仍然有近亿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上。这残酷的现实再次唤起我拿起画笔为此呐喊;我以人们熟知的口号“千万不要忘记”为画题,意在强化和唤起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去关注衣食父母。近年来我多次去贫困山区采风。我感到农民的生活变了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是梦,电视电脑正在走进千万家。我看到在阳光沐浴下那张张笑脸,是阳光融化了他们身上的积雪,是阳光温暖了他们的心。
  图六:凤凰寨是太行山深处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文盲村。自打改革开放那年这里变了样,靠天吃饭的农家有了石板厂、养鸡厂,文盲村也有了自己的学校。丹丹姑娘赶上了好年头。她上了小学,结束了几代文盲的历史,中学毕业后立志报考大学,她知道乡亲们穷,穷在没有文化上。那一天山丹丹花染红了凤凰寨,嗩呐声中丹丹姑娘在乡亲们的欢笑和祝福声中登上山丹丹花扎起的彩车。阿牛哥将野花扎起的大红花亲自戴在她的胸前向阿妹送行。欢送凤凰寨第一个大学生的彩带飘扬在山谷,人们欢腾了,凤凰寨真的飞出了金凤凰。
  图七:自古都不少长卷图,《清明上河图》就是幅世代相传的精品,蒋兆和的《流民图》也成为中国人物画的楷模。我曾经创作过两幅长卷画,那是八十年代,一幅为《日浴图》,一幅是《那达慕》。此图《父老乡亲图》是第三幅,也是较得意之作。笔墨造型且不论,应该较前大有长进,使我感到创意之处是书法绘画篆刻散文为一体的格局。

《写生日记》 
  此图是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会上的讲话而创作的,是一幅主题性绘画。讲话精神是深入生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因此“写生日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几个侧面去体现“讲话”的精神。
  这幅创作从形式上进行了探索,打印的美术体字的毛主席语录成为画面的一部分,并以组画和字画配的组合形式去构成,形成了一种中国画创作的新格局。《写生日记》在全国美展中与观众见面受到好评。  固然此作的艺术在吸引着观众,但作品的生活气息打动着观众是一个重要因素。这表明人们对深入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文艺思想的肯定。

《写生日记》局部(农民大学生)               《写生日记》局部(山奶奶)
    凤凰是太行山深处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文盲村。  自打改革那年这里变了样,靠天吃饭的农家有了石板厂、养鸡场,文盲村也有了自己的学校。丹丹姑娘赶上了好年头,她上了小学,结束了几代人文盲的历史!中学毕业后立志报考大学,她知道乡亲们穷,穷在文化上……山丹丹花染红了凤凰寨,唢呐声中,丹丹在乡亲们的欢笑和祝福中登上了山丹丹花扎起的彩车,欢送凤凰寨第一个大学生的彩带飘扬在山谷,人们欢腾了,凤凰寨真的飞出了金凤凰!
  乡亲们已经记不起她的名字,大家都称她山奶奶。她曾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在抗战年头光荣了,二儿子在解放石门时献出了生命,土改时老伴领着村民斗地主又遭了暗算:  山奶奶的命苦,但精神气就像大山一样那么坚实!山奶奶没有被压垮,她心里明白,他们去了是为了后生们过上好日子。不知那年那月,  山奶奶在光秃秃的荒山上搭起草棚,也不知那年那月的春天,  山坳里长出一片片小树,在绿色环绕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块巨石,人们说那就是山奶奶!那一天,我来到山奶奶生活了一辈子的石头峪,我看到巨石旁堆放着一筐筐山杏,  巨石上还有顶破旧的解放帽和一个银耳环,人们说这是山奶奶唯一的遗物,解放帽是老伴土改时留下的,耳环是结婚嫁妆。夕阳染红了巨石,染红了果树坡……

《写生日记》局部(希望小学)              《写生日记》局部(超生图)
  希望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小花在爷爷奶奶陪伴下来到新学堂,学堂前挤满了全村的男女老少,  山娃们个个穿上节日的盛装!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这是希望小学的第一堂课。鲜艳的五星红旗映红了张张笑脸,笑声回荡在大山深处,笑声里人们看到了希望!(记张北地震灾区)。
  拉着一个背着一个肚里还怀着一个,这位年青的母亲有多累,当我在许多农村,尤其在大山深处看到这一幕幕重叠的情景时不由的发出一声叹息;难道这世俗的观念还要伴随着我们走多久……

《写生日记》局部(老村长)               《写生日记》局部(爷孙图)
  在庆祝柿子沟村提前奔小康的表彰大会上,老村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老村长回忆了几十年来带领柿子沟人大干特干苦干的历程,但到头来仍未摘掉贫穷的帽子!老村长深有感慨地说:傻干不行,这都怪俺没有文化!那一年实行民主选举,俺主动让贤,推举有文化、心术正的后生娃当村长。选举会上后生娃的名字响遍了柿子沟,在写满正字的黑板前后生娃没说一句豪言壮语,他拿出来一个小红包,包里是他全部的复员费做为脱贫的启动资金。后生娃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开办了夜校传授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技术,又派村民去外地学习水果加工,不到几年功夫,柿子沟粮食逐年增产,村办企业也应运而生,  乡亲们的肚子鼓了,腰包鼓了,后生娃不负众望,穷山沟真的变了样!
  爷孙图是经常出现在我创作中的题材,老与少,苍桑与稚嫩的刻划力图表现两代人强烈之反差,使观者产生诸多联想及其美的享受。

《晨妆图》
  晨妆是女子们最舍得花时间的时刻;描眉、画眼、戴花……她们用自己最高明的化妆术打扮着自己,她们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
  此图描绘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晨妆的情景,她那纯情的笑,她那半裸着的身体都更加突出了少女的青春魅力。背景的花是以揉纸的方法处理的,抽象的花和写实的人物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少女俊美的形象。

《邓小平、江泽民》
  香港、澳门的回归,世贸的加入,申奥的成功,经济的腾飞……这些成就的取得都联结着两位让世人敬仰的名字一邓小平、江泽民。为创作好这幅重大题材的肖像画作品,并达到强化视觉的艺术效果,画家选择了以巨幅头像的形式去表现。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在20平方尺的生宣纸上绘制巨幅头像,而且是世人熟知的伟人,这在中国水墨肖像画史上是少见的!

《阳光下》
  这幅画创作于84年,被评为全国六届美展的优秀作品,79-89十年优秀作品,曾入编“中国美术全集”“新中国美术50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美术”等几十家传媒介绍。此作之所以受到瞩目,除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另外就是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后农村新面貌的主题。
  画面中生动地刻划了四位老农的形象,画面中没有着意用色彩对“阳光”进行渲染,而是将“阳光”的温暖刻划在折皱的笑脸上,刻划在他们的心中!老农脸上借用山水画法的皴擦,及背景石墙的皴擦处理都使画面更具份量感,乡土气更加浓重。

《红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此图描绘的是一位热恋中的少女在收获爱情的情景;她的姿态,她的神情好像心上人就站在她的面前,姑娘在静静地听着他的讲述,之间在谈论什么话题,不得而知,但从少女那深情的眼神中感到,这对热恋中的情人相处的是那么的和谐、幸福、甜蜜!

《黄河魂》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国际美展中,此作荣获金牌,受到十几个国家组成的评委和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黄河魂》以6尺宣纸的篇幅刻划了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人的形象。画面中,仰式的头势及其对人物的深入刻划使其形象更加高大和不可抗拒感。画面中大刀和红飘带的典型道具将人们带进那久远的抗日年代;画面中,用肌理效果表现黄河,使其画面更加丰富和厚重。人物、道具及黄河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黄河谣》
  爷爷在给孙子讲述着母亲河那久远的故事、唱着那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歌谣;孙子那稚幼的眼神分明被爷爷那动听的歌谣和传奇故事吸引。但这幼小的心灵能看到爷爷那历经沧桑的脸上又深刻着多少新的故事和歌谣?这小黄河人几十年后又要给他的后人.讲述怎样的故事?年复一年,黄河水就这样带着炎黄子孙的喜怒哀乐、带着那一代又一代流传的歌谣和故事流入大海!

《集日》
  赶集是乡亲们最乐呵的事,是他们休闲的日子,就像城里人的假日。每逢集日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集日成为乡亲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他们的潇洒之地。此图没有取材那渲闹的场面,而表现了一老一少赶集归途中的情景;  山娃子手中拿着一串红色的糖葫芦坐在爷爷的褙篓里,爷孙俩甜蜜的笑着,他们好像在说着集上遇到的开心事。两只小燕子在天空中飞过,好像与爷孙俩结伴而行分享着集日的快乐。此图构思巧妙,对爷孙俩赶集的一个侧面的描写,同样将人们带入那渲闹的集市当中。

《静静的山村夜》 
  夜深人静,圆月当空,那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夜晚,农家妹依偎在门边好像在目送着他的离去;也好像凝视着这静静的山村夜给她带来的无限暇想。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这如梦年华的少女心中藏着多少秘密?愿这位朴实秀美的农家女美梦成真!此图对静静的山村夜环境的渲染,衬托了少女的形象,背景中的圆月和房屋的绘制中加入了洗涤水而使画面的效果更加丰富。

《齐白石》                 《张大千》 
  齐大师是人们熟知的画坛巨匠,他的艺术被世人瞩目,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代表人物。
  张大千这幅画与《齐白石》规格相同,头像大小相同,意在两幅作品成为姐妹篇。张大千是旅居海外的中国画家,与齐白石一样都是画坛巨匠,并有“北齐南张”之说。张大千的资料很少,书店图书馆都未找到合适的图片,还是一次偶然机会在夜市地摊上发现了—本《张大千一生》的小册子。使我欣喜地是在书里发现了一幅张大千的照片,与我的创作构思完全接近,照片虽小而模糊,但成为我创作巨幅肖像画的唯一资料。

《千万不要忘记》 
  “千万不要忘记”是那个年代人们熟知的口号,今天画家引用它作为一幅创作的标题,确实让人感到新奇,画家敲起的“千万不要忘记”的警钟究竟是什么?
  这幅画作于93年,画中描绘了一个乞丐偎依在雪地里的悲惨场面。为了解作品的内涵,不仿从作品中的题款谈起;题款中写道:“1993年8月中央电视台报道,年计我国农民人均收入300元以下的还有8千万人,人均收入200多元以下的有2700多万人,衣食父母不能温饱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悲哀,这里是块没有被溶化的冰天雪地,她渴望着阳光,渴望着春天”。至此画家的创意已非常明确;对这一真实生活的写照,意在唤起民族责任心和扶贫的紧迫感,希望全党全民关注贫困、关注那些贫困的父老乡亲。(注:此作曾发表在《美术》封面及《新华文摘》)

《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那贫穷的大山深处的人们看到的只有那一小片蓝天,一小块土地和那环绕着的群山,有的农民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这片土地。如今,这里变了样,这里有了通向城里的公路,有了广播有了电视,能看到数不清的报刊杂志,有的农家有了电脑还上了网,这如同外面的世界搬进了深山沟!
  此图着意刻画了老农戴着耳机的神态,少女与老农在神情上的联系,也体现着乡亲们之间那和谐的生活。

《晚风》 
  我创作了不少刻划老农形象的画,也画了不少表现女孩子的作品,有农家女,有城里妹。无论是城里的姑娘还是农家的少女,她们的见识不同,她们的打扮不同,但是她们共同的是拥有一个女人的世界,她们都爱暇想,爱做梦,都想有一个自己的自由自在的世界。她们不要掩饰,不要虚伪,要一个活的真实的自己。微微的晚风吹过,姑娘的秀发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的飘荡,姑娘的春心在晚风中自由自在的飞翔!

《喜酒》 
  这位老汉在喝着谁的喜酒?是儿子的新婚喜酒?是老来有伴的喜酒?是丰收的喜酒……?
  无论是什么样的喜酒,观者都会从老汉那激动的神态上,从眼睛里渗出的泪花中感受到老汉的喜悦!为深化这一立题,画家对老汉那苍桑多皱的脸,那擅动的双手,包括那粗瓷的大酒碗都做了细致的刻画。为突出形象,删去了头手之外的其它身体部位,并以暖色为基调的肌理手法处理背景,画家独到的艺术手法,浓化了“喜酒”的主题。

《与五十年对话》 
  这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全国美展”的入选作品。
  画面中刻划了一位老农的形象,背景上写的是这位老农的话,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歌颂了党,歌颂了新中国五十年,这是人民的心声,是人民和党的对话,是人民和新中国五十年的对话!
  画面中除对老农形象的精心刻划外,背景的文字用肌理手法写在黑色的背景中,使之产生碑文的效果,寓意着五十年是辉煌的里程碑。

《衣食父母》
《衣食父母》介绍  
  梁岩是自学成才的画家,当过农民和矿工经历的特殊情感使他走上以表现百
姓生活为主的创作道路。《衣食父母》是画家最大的代表作品之一。此作首展于画家的出生地太行山区,曾两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有《中国美术馆邀请展》。北京奥运会《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此作又亮相北京,并是本次大会中国画参展作品中最大的一幅。
  《衣食父母》在家乡和首都的展出中受到各界的关注,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
佳作。
  有评论道:作品中那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震撼着人们的心,那近两米高头像
的组合在150平方尺的巨作中形象刻画深厚,笔墨洒脱,较少败笔,无一处挖补,一气呵成,这在中国画史上是罕见的。
 
长卷《乡情》2026×91cm
   这是一幅刻划了64位形态各异的表现太行山人形象的巨作,作品中对男女老少人物的精到描绘和对环境的渲染使观者置身于太行山的乡情中。
   贯穿在20米长卷画上的题跋文,更加丰富和完整了画面,3000多字的跋文画家从家史、自学史、创作史写起,饱含着对家乡几十年的情感,抒发了对父老乡亲的眷恋。这是一篇自撰式的题跋,情真意切,许多人读后为之感动!
  《乡情》是梁岩创作史上的最巨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多层面诠释,《乡情》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罕见之作。
      图一:乡情全图
 
 
      图二——图四:作品局部三幅
 
中国水墨人物画长卷(91×2026cm
《乡情》题跋
                                                                            梁 岩
  我出生在太行山麓一个小山村,位于井陉矿区境内,与山西省交界,与河北的平山县近邻,距西柏坡几十公里,是老革命根据地。
  记事起我知道父亲从小是孤儿,小时候跟随一位剃头师傅学艺,从山西介休到了河北,后来在保定与母亲成了家。
  父亲是位慈祥老实少言寡语的人,母亲的个性与父亲不同,她快人快语,能言善辨,思维敏捷,有超凡的智慧。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心胸坦荡,处事极有主见,在她身上有大将风度。在家里母亲是全家人的主心骨,在街坊四邻中也享有极高声誉。她助人为乐,谁家有大事小情都请母亲帮助。她正直公正,以理服人,一出面凡事都能摆平,邻里们将母亲当成贴心人。记得母亲去世时人们自发地排成几百人的长队为母亲送行。
  听母亲讲我们家是从保定逃荒避难来到井陉煤矿的,逃荒是因为家里穷,那时全家六口人靠父亲一人走街穿巷为别人剃头的微薄收入度日,为了子女们活命,母亲常常勒紧腰带不吃不喝,可想而知这样的苦日子能熬多久。说到避难,母亲告诉我是逃避追杀。那时的保定是日本人霸占着,也有抗日的八路军,我父亲成了八路军的地下交通员。有一天特务汉奸把我家包围将父亲捆绑起来逼着父亲交出匣子(即是手枪)。母亲不知是什么东西他们就比划着匣子的模样,母亲灵机一动,随手拿起一把形似手枪的扫炕用的条帚,恼怒下特务们要将父亲抓到宪兵队拷打,我的母亲临危不惧死死抱着父亲不放并与特务理论纠缠,这才救下父亲的性命。为了躲避追杀,母亲连夜带着全家离开了这块生育她的土地。
当时的井陉煤矿是人间地狱,日本人只顾掠夺而不顾矿工的生命,我父亲常说下井就像进了阎王殿进了鬼门关。那时我和弟弟出生,更加重了生活负担,为了养活一家人父亲下井,我十几岁的大哥也下井当了童工。父兄下井的时刻也是全家老小最难熬的时光,尤其母亲彻夜难眠,只盼着他们回家的敲门声,母亲悬着的心才能落下地。
  父兄下井卖命,除繁重的家务母亲还要给别人打短工,至今母亲戴着老花镜在煤油灯下干活的情景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回忆家史,回忆过去,是伟大的父爱母爱,用血水汗水用生命将我养大成人,是她们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激励着我的一生。
  我生在平民之家,不是书香门弟,父母都是文盲,我是全家学历最高的初中生。我走上艺术道路其实与我家庭有关;母亲在世时是戏迷,父亲也喜欢看戏看画,赶集时总忘不了买张年画,大哥年轻时上过舞台演过梁红玉,二哥喜欢吹拉弹唱,小弟在部队是文艺演出队的风琴手。儿时就喜欢画画的我上学了老师就将板报写写画画的事交我完成。考上高中不上,迷上画画,迷上乒乓球,一个偶然的机会画了一个红灯笼被煤矿录用当了一名美工,从此每天泡在写画的工作中。从那时开始接触粉画、油画、国画,开始画速写画写生,也开始进入创作之门。虽无缘进院校深造,但我很欣慰,因为圆了儿时画画的梦,圆了一生与绘画结缘的梦!
    那个年代全国的美术刊物只有三两本,在地方报纸上见到的多是黑白插图和漫画。但这仅有的资料成为我宝贝的临摹范本。自学的路非常艰难,全靠工余时间强制自己勤学苦练,常常画到深夜。看庙会在微弱的灯光下画速写,出差了在火车上画水墨写生,外出参加乒乓球比赛也要带上画夹,下井劳动也忘不了带上速写本,建立光荣榜本来可以用照片,但为强化自己的写生能力,硬是为众多模范矿工画水墨写生举办了美术光荣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画艺在提高,并创出一条自学成才 路。这条路就是,在艺术实践中,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磨炼。我从来没有画过石膏、从来没有画过“素描”,从来没有画过训练色彩的静物写生,从来没有画过人体,我力求在宣纸上达到学院派的技法全过程,以勤学苦练的意志,在学艺道路上攀登。十六岁时我的画在省市报刊发表;我家买了收音机,我画了全家人听广播的《拨到北京》。我画了矿工生活的中国画作品《下工》(这幅创作也成为我第一幅中国画处女作)。作品发表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山里娃无疑是天大的喜事,我手捧报刊奔走相告,乡亲们和我一起分享着喜悦;我的父母也为我高兴,父亲花八角钱特为我买了一支钢笔,母亲特意为我包了我最爱吃的羊肉馅饺子。这是亲人们赐给的含金量最高的奖赏,胜过以后的任何一枚金牌!可以说,是他们的力量和鼓励将一个爱画画的孩子推向了成才之路!
  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情感使我从儿时起就画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因为我在他们身边长大,我最熟悉他们,因为我深爱着他们和这块生育我的土地。
  长大了,出名了,进城了,但我常常思念这片热土,我忘不了在田间地头的耕作,忘不了一起挖煤的伙计们,忘不了和乡亲们坐在炕头上促膝谈心,忘不了山村的男女老少含着泪花送我到村头……有太多的忘不了,也有太多的牵挂;无论身在何方,年年都要去祭拜长眠在太行山的父亲母亲,将新出版的画集和画展请柬敬奉在墓地前,无论家搬到那里父母的遗像遗物就供奉在那里,天天烧上一炷香告慰老人的在天之灵,寄托儿孙们的思念。在母亲诞辰百年父亲诞辰一百零三周年的日子在墓地前为老人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纪念活动,同时在青少年时代经常活动的文化宫举办了我和孩子们的家庭画展,向长眠在太行大地的父母汇报,向乡亲们汇报。画展开幕式上请年逾古稀的大姐大哥,请家乡父老和矿工代表一起为画展剪彩,请几百家乡人出席画展开幕活动,曾经在北京奥运国际美术大会上产生影响的巨作《衣食父母》首次亮相就在我的家乡。在画展上我迎接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当我紧紧握住他们一双双手时掉泪了,当我在主席台上面对他门讲话的时候我泣不成声,是他们将一个山里娃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推向艺术高峰!面对他们,踏在这块生育我的土地上,我怎么能不激动?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我常常想起走过的石板路,看惯了的石板房。我喜欢听山村那伴着晨曦的鸡鸣,喜欢看老人们脸上铺满岁月的褶皱,喜欢闻他们烟袋锅里散发出的土烟味,喜欢山妹子那俊美朴实的笑脸,喜欢看山娃子脖颈上的长命锁,喜欢听从远山传来的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我喜欢房东大娘在炕头上为我烫好的老酒,喜欢打麦场上飘来的麦香,喜欢太行的巍峨,喜欢红遍山岗的柿子树,喜欢路边的野花,喜欢山崖上的野枣;我喜欢听山涧的小溪流水,喜欢听伴着月牙儿那远处传来的蛙鸣……这是一幅幅多么迷人的图画,她就是养育我的可爱的家乡,可爱的河北,可爱的太行大地,她就是我永生永世也抒发不尽乡情的土地。
  画大地母亲的人是大地之子。我永远是太行大地的儿子,永远用心去爱您,永远用画笔为您讴歌为您歌唱!
  画乡情,写乡情,乡情万岁!
 
 
                         2011年春日梁岩画并题于武汉东湖天下石屋艺术工作室
     
长卷《秀色图》91×1052cm
     这是一幅立意新颖、独具匠心的作品。10米长卷中对24位美少女进行了描绘。用水墨画手法刻划具像的少女形象,且角度和造型各异又不失写意画的潇洒,几十位美少女组合在一起的画面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是画家攀登又一个艺术高峰的自我挑战,在全国画坛也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手笔的尝试!
     其作品的另一个亮点是近千字的题跋;文中对何谓秀色何谓美女等有关敏感话题进行了阐述,让观者在欣赏美的同时,跋文又深化了《秀色图》的内涵。

图一:作品全图

图二——图四:作品局部三幅
——中国画《秀色图》长卷题跋文
 
  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喜欢美女,欣赏美女的眼福有时候还真的胜过口福,胜过山珍海味,难怪人们常说秀色可餐,我看此高论不无道理。
  但何谓美女何谓可人的秀刨鉴定美的标准是不同的。
  作为画家尤其是画美女著称的人物画家对美有浅见之论与众家共讨:
  几十年的创作生涯,身边走过美女无数,但真正成为美女的却非成群;如她有一双大眼睛和无可挑剔的艳容,但眼大无神。如她有一个性感的嘴唇,但其它部位的不协调不能让人心动。她有魔鬼般的模特身材,但骨干美中少了丰满,也难以让你动情。当一位几乎打满分的仙女伸出一双又粗又短的手时,分数急剧下降……十全十美的秀色百里难寻。人无完人,美是相对的,包括少男少女崇赏的走红明星都不可能达到完美。
  综上是对外貌的论述,从外貌再论心灵,如果世上真的有无可挑剔的外貌,但心灵上是否与外貌一样迷人?心灵和外貌俱佳者才称其为美女之冠。在现实生活中达其双佳者少之又少,相对貌美重在心灵,应该是择美的最高境界。有云:情人眼里出西施,此言很有道理,道出了认知美的哲理。情字当头升华了对美的广意。看来界定什么是美女因人而宜,标准不尽相同,但是对重色轻心之美者告之,一旦错位很可能误之险境。因为世上有很多美女蛇,美女蛇无时无刻都在你身边游动。警惕哟!
  创作秀色图有感于秀色闲聊几句,吾之见解是否与你同感?
  秀色图长卷意在将佳丽的形象呈现在您的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力求人物造型各异,力求表现她们的内心世界,力求神韵,力求秀色之美触动你的心间。
  巨幅画创作全部刻画美女的作品史上罕见,难度可想而之,但创作过程中受益匪浅,描绘美女的同时,深化着对美的内涵。愿这幅秀色图能为您的艺术生活添彩,愿您在美女如云的生活中真正发现美,在五彩斑调的世界里悟出稳重协调的中色美,因为中性色是最和谐的美,最养眼的美。秀色可餐,愿人们享受生活,享受无尽的秀色大餐。
 
 
                             2011年夏日于武汉东湖之畔东湖天下
                                                  石屋人梁岩画并题于工作室
 
 
小长卷《新疆是个好地方》73×300㎝
这是一幅描绘新疆人形象的3米小长卷。梁岩曾赴新疆采风月余,那里的人物和风情给画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正像题跋中所写:你看那戴着毡帽留着长须满脸褶皱的老者,你看那高高的鼻梁长长的睫毛下一双传神大眼睛的少女……,画中对老人和美少女及稚嫩孩童以不同手法的着力刻划中,不但显示着画家独到的艺术魅力,也揭示了几代人的精神面貌。此作是画家表现新疆人题材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图一:作品全图
 
 
图二——图四:局部三幅
版权所有:梁岩官方网站 梁岩绘画艺术网  管理
网址:http://www.liangyanart.com/  冀ICP备11007950号
郑重声明: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石家庄建网站